四十三、攻占袁氏的大本營

建安九年(204)2月,曹軍完成了對鄴縣的合圍。

指揮守城的是審配,經過蘇由反叛事件,袁軍士氣非常低落。但是,這一仗也沒那麽好打,袁紹在這裏經營了多年,城防堅固,曹軍一時無法得手,又成了一次艱難的攻城作戰,堆土山、挖地道,把所有攻城的辦法都使上了,就是遲遲攻不下來。

但曹操不想撤軍,如果把鄴縣攻下了,黃河以北大局可定,所以這一次圍則必打、打則必勝。曹操索性沉下心來,從肅清外圍之敵入手打起了持久戰。鄴縣的左翼是並州刺史部,這裏是袁軍目前最重要的後勤供應來源,其後援基地集中在上黨郡一帶,由上黨郡到鄴縣必須經過太行山區的毛城,袁尚的部下武安縣長尹楷駐紮在此。

建安九年(204)4月,曹操留曹洪主持圍攻鄴縣,自己親自率軍攻打毛城的尹楷,將其擊破而還。此後,曹操又率軍繞到鄴縣的北面,擊破了袁尚駐守在邯鄲的部將沮鵠,攻占了邯鄲,袁尚任命的易陽縣令韓範、涉縣縣長梁岐投降。

徐晃向曹操提出建議:“二袁未破,他們手下其他諸城都在觀望,應該重賞這兩個縣給大家看。”曹操認為有理,將韓範、梁岐這兩個縣長直接賜爵為關內侯。這一招果然奏效,引起了多米諾骨牌效應,不僅又有多位袁尚任命的地方官員投降,而且還招來一位重量級人物。

這個人就是老牌的實力派人物,黑山軍首領張燕。張燕一直是袁紹的勁敵,多年以來也是袁氏集團揮之不去的夢魘。在袁紹與公孫瓚的對抗中張燕堅定地支持公孫瓚,公孫瓚失敗後張燕被袁紹打散,後來趁著袁紹忙於官渡之戰的機會,張燕慢慢恢復了元氣,又卷土重來。張燕看到曹軍勢大,於是主動聯絡要求投降曹操。在此前的戰史中,張燕跟曹操雖然在大多數情況下是戰略上的敵人,他們彼此分屬於不同陣營,但他們之間卻很少有直接交手的記錄。

張燕的投奔進一步鼓舞了曹軍的士氣,加速了袁氏集團的滅亡。

但是,鄴縣仍然未能攻下。

這也考驗著曹軍將士的耐心,最後他們使出了一計狠招。一天,站在鄴縣城墻上的審配看到曹軍的工兵們圍著城墻開始挖戰壕,整個戰壕聯結起來長達40裏,但是又淺又窄,一使勁都能跨過去。

審配看到以後微微一笑,心想這樣的東西是沒有任何實際作用的,他也不派人出擊搞破壞,曹軍有勁沒處使就讓他們挖吧。豈料,入夜之後曹操下令全體將士都投入到挖戰壕的工作中,大家排著隊,前面的人挖累了後面的人趕緊替換,人歇活不歇。經過高強度的工兵作業,一夜之間這條40裏長的戰壕全部擴充到兩丈深、兩丈寬,這一回審配不笑了,他大為吃驚,但一時間鬧不清曹操搞出這種超級工事做什麽用。

審配的好奇心馬上就有了答案,這些戰壕裏神奇般的灌滿了水,這些水借著設計好的地勢一路前奔,直撲城內。原來,曹軍挖的不是戰壕,而是人工運河,把附近漳河裏的水引來灌城。河北省臨漳縣的三台遺址據說並不是銅雀台,而是它附近的金鳳台,真正的銅雀台已被改道的漳河給沖毀了。金鳳台遺址在一個鎮子邊上,鎮子的另一側就是漳河,現在大多數時候河裏都沒有什麽水,站在橋上就可以看到金鳳台。所以漳河就在鄴縣跟前,雖然方便了生活和生產,但也暴露出一個隱患,那就是鄴縣很容易被水攻。

用水攻城對曹軍來說並不陌生,之前在下邳之戰中最後也是引河水灌城,徹底擊垮了守城敵軍的意志。城裏本來都快撐不住了,現在又泡在了水中,更是雪上加霜。好在現在是夏天,要是換成冬天,不知道情況會怎樣。即便如此,城裏的人也餓死了一半以上。

但是,袁軍仍拼命死守,看來其戰鬥力並非不堪一擊。

轉眼間,就到了秋天。

在冀州北部一帶活動的袁尚也拼了,率領一萬多人馬前來救援,曹軍大部分將領認為不如放過他們,避開鋒芒,然後再尋找機會殲滅。這樣的想法是有依據的,《孫子兵法》裏說“歸師勿遏”,意思是說正在撤退回來的敵人不要去攔阻,因為這些人回家心切,個個都會死戰。

曹操才是研究《孫子兵法》的翹楚,對這部兵書比任何人都熟悉,他說:“那倒也未必,這要看袁尚從哪裏來,如果是從北面的大道而來,應當避開他;如果是從西面的山道而來,我料定可以擒獲他了。”曹操說得挺有把握,根本不像說著玩,弄得大家一頭霧水。

曹操派出多路候者在這兩個方向隨時打探情況,後來接到報告,說敵人走的是西邊的山道,大部隊已經到了邯鄲一帶。曹操大喜,對諸將說:“我已經得到冀州了,諸君知道不知道?”大夥不知道領導賣的是什麽關子,都說不知道,曹操說:“諸君馬上就能看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