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書生治國實誤國

董卓被殺時,他的女婿牛輔率重兵屯駐在陜縣一帶,涼州軍的其他重要將領李傕、郭汜、張濟等分別率部在函谷關附近布防,負責守衛長安的是徐榮、胡軫以及胡文才、楊整修等。

徐榮所部雖然戰鬥力很強,但作為非涼州出身的將領,長期以來頗受壓制和排擠,董卓已死,按理他不大會作拼死反抗。胡文才、楊整修是所謂“涼州大人”,是涼州地方上的豪族,此行是為董卓幫場子的,他們也不會為董卓拼命。倒是胡軫,天生一個暴脾氣,做事容易沖動,如果帶頭鬧事,將不好收拾。但是,長安民眾慶祝董卓被殺所表現出來的狂熱大概把胡軫嚇傻了,沒敢動一兵一卒,也跟徐榮等人一道直接投降。

董卓以最徹底的方式被消滅了,王允頓時感到一陣輕松。多年來忍辱負重期待的正是這一刻,作為一名忠於漢室的士人,王允在關鍵時刻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於將傾,他有理由為自己感到驕傲。

獻帝隨即下詔,讓王允以司徒的身份主持朝廷日常工作(錄尚書事),同時擢升呂布為奮威將軍,儀比三司,晉爵位為溫侯。在王允的推薦下,老將軍皇甫嵩重新出山,被拜為車騎將軍,統領軍事。目前涼州軍主力仍在牛輔、李傕、郭汜、張濟等人手中,必須有這樣一位有相當威望的老將來掌握大局。

現在有兩件事比較急,一是如何處置在長安的涼州軍舊部,二是應對在陜縣、函谷關等地集結的涼州軍主力。呂布向王允建議,胡軫等人雖然投降,但不能掉以輕心,但王允不同意呂布的看法,他認為:“那些有可能反叛的人,也僅是有可能而已,說他們反叛,現在沒有證據,如何服眾?”

呂布知道王允的文人氣上來了,看來這一條很難說服他,只有出了事他才會明白。跟董卓這樣的武人打交道讓人心寒,跟王允這樣的書呆子打交道更讓人郁悶。

呂布又建議,從董卓府裏和郿塢那邊搜出來大量金銀財寶和糧食,現在朝野都很關心這批東西,西遷以來朝臣們和將士生活都很貧苦,現在不如拿出一部分,以天子的名義賞賜給大家,以提振士氣。王允聽完立即搖頭:“那怎麽可以?這些都是董卓貪汙盤剝而來,是朝廷的財產,理應歸國庫所有,將來朝廷東歸,這些都要分毫不少地運回洛陽,將來關東的那些朋友問起來,我們也要能說得清,怎能隨意處置?”

王允看起來是個很守規矩、很有原則的人,只是在當前情況下,他的這些想法太教條了,思路有些奇怪。

如何處置陜縣等地涼州軍?經過幾天的思考,王允決定以天子的名義下詔赦免他們,只要他們忠於天子和朝廷就既往不咎,仍留在原地駐守。這本來是正確的策略,但詔書已經擬好,王允卻突然改變了主意,決定解散涼州軍,同時決定派人到陜縣緝拿牛輔等涼州軍主要將領來長安進行審判。呂布主張對涼州軍實施招撫,聽說此事大吃一驚,趕緊來見王允,王允的政治智商仍然沒有跳出書呆子的範疇,呂布認為這麽做會激起兵變,局面將不可收拾,王允卻絲毫不擔心。

董卓被殺後,應在第一時間明確對涼州軍的政策,是殺是留,發出的信號必須清晰,王允不僅拖延了寶貴的時間,而且搖擺不定,使外面謠言四起。

長安城裏現在都在傳,說王允要向涼州軍大開殺戒,把涼州軍的將士都處死,已經投降的胡軫、徐榮等人當然很緊張,留在關中地區的涼州軍轉而擁兵自守,觀望下一步形勢如何發展。

王允派李肅帶人去陜縣,向牛輔宣布天子的詔書。要麽是王允太自信,要麽是王允太無知,派個人去就能把手握重兵的將領押回來審問,這種想法實在幼稚。結果可想而知,正在猶豫不決的牛輔看到詔書後不再多想,立即反抗,李肅帶去的那點兒人不是牛輔的對手,李肅大敗。

牛輔徹底跟朝廷翻了臉,不得不大幹一票了,他雖然不缺實力,但缺幹大事的頭腦,過去凡是這樣的事都由老丈人董卓去想,他只管出力氣,現在要自己拿主意,他頭疼得很。

夜裏,牛輔在軍帳中輾轉難眠。正在這時,突然聽到外面人聲頓起,哭喊聲一片。牛輔第一個反應是有人劫營,趕緊出帳迎敵。月黑風高,伸手不見五指,借著火把的光亮,牛輔看到營中東竄西跑的兵士,整個大營已亂成一團,不知道對方來了多少人。牛輔肝膽俱裂,只求活命,來不及叫上親隨,只身騎馬向營外逃去,但是他沒能保住性命,混亂中被人殺了。

其實呂布指揮的人馬還沒有到,關東聯軍更在千裏之外,也不是白波軍,他們最近已退到太行山一帶,更不是李傕、郭汜、張濟他們起了內訌,這些人都還在陜縣以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