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潛伏在董卓身邊

再把視線轉向朝廷西遷後的關中。

關中歷來是兵家要地,東有潼關、函谷關,又有黃河天險,南面是秦嶺,西面和北面都是邊塞。董卓到了長安,開始憧憬起自己幸福的晚年生活,可是有一些人不想看到惡貫滿盈的董卓也有一個幸福的晚年,他們無時無刻不想把這個禍國殃民的匹夫除掉,他們就是從洛陽被裹挾至此的士人們。

在這些士人中,反董意志最堅決的是當初何進引進的那批人,他們和袁紹等人都有著割舍不斷的聯系,在伍瓊、周毖被殺後他們繼續忍辱負重,一面迎合著董卓,一面繼續在董卓身邊當臥底。他們認為現在的亂局都是董卓一個人造成的,如果把他殺了,然後奪取兵權,就可以趁著涼州軍群龍無首,占據函谷關,以獻帝的名義統領全國,所以他們開始了謀劃除掉董卓的行動。

初平三年(192)春天,一連下了60多天的雨,在春季的關中地區,這比較反常。這一天,王允主持一個祈禱雨停的儀式,完事之後跟幾個同僚在一起走,之中有尚書仆射士孫瑞、護羌校尉楊瓚。他們幾個人之前秘密討論過鏟除董卓的事,看到現在天氣這麽異常,士孫瑞說:“自從去年底到現在,太陽不照,霖雨不停,星宿運行紊亂,晝陰夜陽,霧氣交侵,這種混亂的日子應該有個盡頭,如果不把握天機,先發制人,恐怕後患無窮啊!”

士孫瑞勸王允早下決心,王允答應了。

為此,王允去找鄭泰商量。鄭泰是個老官僚,又最善於忽悠,尤其在忽悠董卓方面比較有經驗,他出了個主意,由王允出面向董卓建議,任命楊瓚為左將軍,士孫瑞為南陽郡太守,讓他們二人領兵由武關道出兵攻擊袁術,這個主意的要點是盡可能抓兵權,一旦手裏有了兵權,就有了突然向董卓發難的條件,武關道是關中通往南陽郡的捷徑,控制了這條戰略要道,進退都行。鄭泰的這個建議說是征袁術,關鍵時刻把袁術從武關道放進來才是真。

然而這條建議被董卓否決了,並非董卓識破了鄭泰等人的密謀,而是他現在腦子裏只想閉關自守,對主動出擊沒有興趣。

董卓這個人看來相當狡猾,行動一籌莫展,百官焦急萬分。

有個人等不及了,幹脆直接對董卓展開了刺殺行動,這個人名叫伍孚,豫州刺史部汝南郡人,跟袁紹是老鄉,擔任過何進大將軍府裏的人事處副處長(東曹屬),和袁紹、袁術、曹操這些人應該都挺熟。董卓掌權後他也潛伏了下來,一直不露聲色地尋找機會。

由於偽裝工作做得好,董卓沒有識破他的身份,職務反而不斷升遷,先後擔任了侍中、河南尹等重要職務,目前的職務是北軍五營之一的越騎校尉。北軍曾是中央軍的主力,駐紮在京師附近,但此時的北軍基本上是個擺設,所有的軍權都在董卓手裏掌握著,長安城內外防守歸涼州軍,伍孚要刺殺董卓,只能憑一己之力。

這天,伍孚在朝服內暗穿小鎧,又身藏一柄短刀,借故向董卓匯報事情。董卓對伍孚十分客氣,說完事還把他送到院中,邊走邊說,還親熱地拍了拍伍孚的後背。離得這麽近,正是下手的好機會,伍孚見四下無人,拔刀便刺!

雖然是越騎校尉,但畢竟是個文人,這一刀滿懷著仇恨而出,力氣卻明顯不夠。董卓是個武人,人高馬大反應敏捷,力氣還大得驚人。伍孚沒有刺中,反被董卓一把扭住,聞訊趕來的人把伍孚拿下。董卓咆哮道:“你小子要造反嗎?”伍孚雖然被擒,仍很英勇,他大聲喊道:“你非我君,我非你臣,何反之有?”伍孚只求速死,為此他繼續激怒董卓:“你亂國篡主,罪盈惡大,今天是你死之日,所以來誅奸賊,恨不車裂你於市朝以謝天下!”

董卓怒不可遏,當場殺了伍孚。

事後董卓應該感到後悔,董卓應該把伍孚抓起來好好審審,看看他還有哪些同夥。一般來說,像這樣的刺殺行動絕不會孤軍作戰,伍孚的後面還有人。

果然,伍孚倒下後,更多的伍孚站了出來,領頭的人是何颙,他跟袁紹關系密切,曾是袁紹的智囊,袁紹逃走後,不知為何董卓聘他當了自己相國府的長史,何颙秘密聯絡了很多反董的人,準備尋找時機對董卓下手。何颙聯絡的人裏有荀爽、王允,還有鄭泰、種輯、荀攸、華歆等人。王允、鄭泰不用說,一直想下手但苦於沒機會,荀爽當時擔任司空,荀攸是荀爽的侄孫,擔任黃門侍郎,華歆的職務是尚書郎,都屬於秘書一類的中層幹部,種輯的地位比荀攸和華歆高一些,擔任侍中,屬於部長一級的高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