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七〇章 冉有和子貢(第2/5頁)

【子貢初試鋒芒】

終於,魯國來人了。確切地說,季康子派人來了。

“請我回魯國?”孔子難免一陣激動,他早就想回魯國了。

可是,孔子失望了。

季康子的人是來請冉有的,具體地說現在季孫家中缺一個管家,也就是從前子路的角色。季康子非常看好冉有,因此派人來請。

回不回去?傻瓜才不回去。

“回去吧。”孔子也很支持。

冉有決定回去,沒有不回去的理由。

“師哥,你這次回去,一定要找機會讓季孫把老師請回去。”子貢為自己的朋友高興,不過他更覺得這是一個機會,一個為孔子回魯國作鋪墊的機會。

“兄弟,放心吧,這件事情交給我了。”冉有其實也非常清楚老師的思鄉之情,他會把這件事情辦好的。

臨行之前,冉有請求老師讓子貢送自己去魯國,孔子也慨然允諾了。

依依不舍,冉有離開了老師和師兄弟們。

冉有和子貢以最快的速度回到了魯國,見到了季康子。季康子對冉有一向非常欣賞,當即任命他為季孫家的管家。冉有把子貢也介紹給了季康子,意思是希望季康子也給個職務,不過季康子並沒有回應,因為他並不了解子貢。而子貢本人對於在季康子家謀事並沒有興趣,他不過是想來魯國看看。

就這樣,冉有上任,成了季孫家的管家。子貢住了幾天,準備回到衛國。可是就在這個時候,發生了一件事情,讓子貢一時還不能回去。

此時,吳王夫差要與晉國爭霸,在太宰伯嚭的建議下,吳國揮師北上,已經到了魯國邊境。吳國人提出要和魯國盟誓,魯裒公迫於吳國人的強橫實力,不得不前往鄯地去見吳王夫差。伯嚭要求魯國用百牢接待吳王夫差,沒辦法,魯國也只能照辦了。(此事見第五部第194章)

這還不算完,伯嚭知道魯國實際上在季孫家的管治之下,因此派人請季康子前往鄫地,要讓季康子知道吳國人的厲害。

季康子當然不想去,可是又不敢不去,怎麽辦?

“主公,我的師弟子貢能言善道,何不派他前往吳國人那裏推辭掉?”冉有推薦了子貢,覺得這是一個立功的機會。

“好吧,讓他以家臣的身份前往吧。”季康子這個時候也沒有別的辦法,只能死馬當作活馬醫了。

子貢很高興接受這樣的任務,不過他倒不是想要在季孫面前表現什麽,而是覺得這是施展自己口才的一個機會。

就這樣,子貢以季孫家臣的身份前往鄫地,去見伯嚭。

子貢去拜見伯嚭,伯嚭這個時候正是大權在握,藐視天下的時候,除了吳王夫差,看見任何人都擡著頭說話,根本不把人放在眼裏。

“我們國君不遠千裏,來到這裏,就是為了增進兩國的友誼。可是,貴國的執政大夫卻閉門不出,這是什麽禮法啊?啊?你們魯國還是禮儀之邦呢。”得知子貢是季康子的使者,伯嚭兜頭就是一頓訓斥。

別人怕他,子貢不怕他。

“得了,別說什麽禮法不禮法了,我家主公不來,跟禮法沒關系,純粹就是害怕你們。”子貢上來就是一通大實話,直接把伯嚭給說愣了。伯嚭萬萬沒有想到,特好面子的魯國人說話這麽直接,這麽不講面子。伯嚭原先的推測,季康子估計要找娶老婆拉肚子之類的借口呢。

伯嚭不知道,眼前這個人根本就不是魯國人。

“那什麽,怕我們?我們有什麽好怕的?”伯嚭雖然嘴上還是很硬,可是氣勢已經被打了下去。

人都是這樣,如果事情按照自己的預想推進的話,氣勢就會越來越囂張;但是如果事情的進展完全不在自己的預料之中,那麽思路就會被打亂,氣勢自然就會被壓下去。

“大國如果不以禮法約束自己,不以禮法來對待諸侯,那事情就麻煩了。”子貢已經看出了伯嚭的色厲內荏了,所以毫不放松,步步緊逼。“我們的國君已經奉命前來了,大夫自然應該留在國內鎮守。說到禮法,當年太伯到吳國的時候,依然施行周禮。可是到了他兒子那一輩,就都斷發文身了,這難道合乎禮法?不過都是迫於情勢罷了。”

關於太伯的事情,子貢是從孔子那裏學到的。不過,子貢的學習態度不好,因此不知道其實太伯就已經斷發文身了。但是胡說胡有理,這時候拿出來用,竟然把伯嚭說得無話可說了。

伯嚭是萬萬沒有想到季康子家還有這麽一個能說的人,更是萬萬沒有想到這個人竟然敢跟自己這樣說話。

“那,那什麽,我不跟你說了,你回去告訴季康子,讓他自己看著辦吧。”伯嚭講不出理來,幹脆來蠻橫的。

子貢告辭要走,突然,伯嚭叫住了他。

“等等,你叫什麽?”伯嚭問,他覺得這個人有些不尋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