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四章 孔子的謊言(第2/4頁)

“嘿,魯強邾弱,應該是邾隱公比較謙卑,魯定公比較高傲才對啊。”胡亂說。他覺得這樣的場景比較滑稽。

“嗯,老師教給我們禮,讓我從禮的角度來看這件事情。我覺得,從禮的角度看,兩個國君都要死了。為什麽呢?禮法是生死存亡的主體,因為人的左右周旋,進退俯仰,都可以從禮法中找到根據。現在是正月,按禮法國君不應該見面,所以說他們的心中都已經沒有禮法了。朝會不合禮法,國君能不死嗎?邾隱公的姿勢,表明他高傲;魯定公的姿勢,表明他很虛弱。高傲接近於禍亂,虛弱接近於疾病。魯國國君作為主人,恐怕會先死了。”子貢分析,賣弄著他最近學習的禮法知識。

胡亂沒有學過這段歷史,因此自己也搞不清楚,回到孔子家中,到處去說。結果人人都知道了,有人不服氣,說子貢亂說,結果子貢就去指斥不服氣的人。

“子貢啊,你就那麽牛嗎?要是我,可沒有工夫去指斥別人。”一次,子貢正在嘲笑一個同學,被孔子撞見,當場批評了子貢。

按《論語》。子貢方人,子曰:“賜也賢乎哉,夫我則不暇。”

不過,沒有多久,到了五月份,魯定公果然重病身亡。

“哈哈,看我說得多準。”子貢得意地四處炫耀,生怕別人不知道。

國君死了,你還興高采烈,這不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嗎?

“子路,你去讓子貢閉嘴。這個家夥不幸而言中了,證明他就是個多嘴的人。”孔子趕緊讓子路去制止子貢,免得惹禍上身。

按《左傳》。仲尼曰:“此不幸言而中,是使賜多言者也。”

不幸而言中,這句常用語,就出自這裏。

【這就是學問】

魯定公鞠躬盡瘁之後,兒子姬將繼位,就是魯哀公。

魯哀公元年,吳王夫差率領吳軍進攻越國,越王勾踐投降,吳軍占領了會稽山,從會稽山上發現一個人的骨頭,骨頭超大,能裝滿一輛車。這是什麽人的骨頭?吳國人都猜不出來,問越國人,越國人也整不明白。

“你去魯國的時候,順便看看魯國人知不知道。”吳王夫差恰好派使者前往魯國,讓他順便請教一下魯國的高人,夫差認為,魯國人比較有學問。

使者來到了魯國,辦完了正事,想起這件事情來了。問了幾個人,都說不知道,有人說孔子最有學問,你為什麽不去問問他?

於是,吳國使者登門請教。

“看那骨頭的形狀,倒好像人的骨頭。我想問問,什麽人的骨頭最大?”吳國使者把事情說了一遍,然後發問。

“嗯,你說的這個事情倒是有段歷史可以解釋的。”孔子略微想了想,眼前一亮,想到了答案。“上古的時候,大禹治水,在會稽山召集各國君主開會,結果防風氏遲到了,大禹將他殺了,陳屍荒野,他的骨頭就能裝滿一輛專車,這骨頭是最大的。”

“啊,是這樣的?”吳國使者第一次聽說這樣的事情,瞪大了眼睛。“那,那他不就是神了?”

“不,不是的。山川的神靈興雲播雨,足以管理天下,山川的守主就是神。社稷的守主就是公侯,山川的祭祀就是諸侯,都屬於王者。”

“那,防風氏是幹什麽的?”

“汪芒氏的君主,負責守衛封峭之山,山神是釐姓。在夏朝,稱為防風氏;在商朝,則是汪芒氏;在周朝,就是長翟,現在叫大人。”孔子解說得非常清晰,而長翟,前些年還有。

“那,人究竟能有多高呢?

“人嘛,僬僥氏只有三尺高,應該是最矮的人了;而長翟最高,但是不超過十尺。”

“哇噻,您太有才了,聖人哪。”吳國使者被折服了。

這段對白,歷史上多認為純屬杜撰,近於神話。其實未必,長翟在春秋早期還有,是一個翟人部落,這個部落身材十分高大,都是巨人。不過,大致腦子不太好使或者生育能力不足,因此到此時實際上已經滅絕。

孔子解答了吳國人疑難問題的事情迅速傳開,孔子再次名聲大噪。一個人對此很不高興,也很不服氣,他認為孔子實際上是在忽悠沒有文作的吳國人。

這個人是誰?季孫斯。

恰好這個時候季孫斯聽到一個奇聞,在他自己的封邑費地,前段時間挖井,結果從井裏挖出來一個土缶(音否,口小肚大的容器,用來裝酒或者汲水)。奇怪的是,土缶裏竟然裝著一只死羊。

“你孔丘不是說自己博學嗎?看我耍弄你一次。”季孫斯想了一個壞主意,派人也去向孔子請教。

季孫斯的使者來到了孔子家,說是主人有疑難問題請教。聽說是季孫斯派來的人,孔子加了小心,因為他知道季孫斯非常不喜歡自己,這一定是黃鼠狼給雞拜年,沒安好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