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四章 廉政風暴

在中原正面戰場,楚國人在瘋狂的軍事競賽中最終敗下陣來。

之所以不再與晉國人逐鹿中原,其實不僅僅是楚國耗不起,還有一條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在東面的側面戰場上,吳國人不定期地侵擾楚國,讓楚國人根本沒有辦法全部精力對付晉國。相對於爭霸中原,當然是本土的安全更為重要。

相對於正面戰場的失利,側面戰場更讓楚國人心煩和窩火。狡猾的吳國人自從得到晉國軍事專家的支援之後,戰鬥能力和軍事理論都有大幅提高,而且他們不講禮法,專門趁楚國有事的時候來騷擾。由於兩國邊境多是山區,楚軍也沒有辦法深入作戰,只能被動防守。

與吳國人的幾次戰爭中,吳國人基本上采取“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的戰略,因此,楚軍盡管實力占優,卻是勝少負多,連續兩任令尹子重和子囊都是因為被吳國擊敗之後心情郁悶,突發心臟病而死。

中原被晉國人占據,東面還有吳國人騷擾,楚國人實際上所能號令的只有三個小國:陳國、蔡國和許國。這三個緊鄰楚國的國家實際上是可以隨時滅掉的,楚國之所以留下他們,也是為了面子——晉國人手下有十二個跟班,我楚國總不能一個也沒有啊。

然而,令楚王郁悶的是,就這麽三個跟班,還總想著投靠晉國。

為什麽呢?

【廉政風暴】

既然春風可以吹遍神州大地,腐敗之風同樣可以吹遍神州大地。

楚國人的腐敗,與晉國人相比也毫不遜色。

按理說,楚國為自己的扈從國們所制定的進貢標準是很低的,基本上也就是象征性的。可是,楚國官僚們到各國索賄受賄以及吃喝玩樂的瘋狂程度比晉國人有過之而無不及。因此,三個扈從小國很受不了,他們很向往加入聯合國,擺脫楚國人的壓榨。他們幻想著加入聯合國就能過上有尊嚴不被敲詐的日子,因為他們不知道晉國人跟楚國人是一路貨色,天下烏鴉一般黑。

從楚共王到楚康王,他們看到了晉國人的腐敗,也看到了自己手下的腐敗。他們常常困惑於晉國人對於腐敗問題的無能為力,也就常常下決心要在解決腐敗問題上比晉國人做得好。

晉國是內閣制,腐敗生於內閣成員。而內閣成員之間往往不願意互相得罪,即便是中軍元帥也睜只眼閉只眼,一來這國家不是自己的,何必那麽認真;二來誰沒有死的時候,自己死了,誰知道誰當中軍元帥,要是得罪了人,自己的兒孫可就不好混了。所以,面對腐敗,中軍元帥基本上不聞不問。而國君權力較小,一切交給了內閣,自己也很少會幹預這一類的問題。

而楚國不一樣,他們不是內閣制,而是國王制。所以,楚王可以隨時處置腐敗分子。

楚共王二十年(前571年),楚國發起了第一次“廉政風暴”,右司馬公子申在諸侯國中索賄受賄,被諸侯投訴。楚共王一點沒客氣,殺了公子申,傳首諸侯,算是給大家一個說法。大家一看,楚共王把國防部副部長都給砍了,看來今後大家的日子能安生一點了。

後來到了楚共王二十三年(前568年),陳國暗中準備投靠晉國,楚共王知道後責問陳國人,陳國人就說殺了公子申,還有後來人,現在子辛索賄受賄比公子申還過分,逼得大家沒有活路了。子辛是誰?子重之後的楚國令尹。

楚共王也沒客氣,把子辛也給砍了。這一次,是第二次“廉政風暴”。

所以,說起反腐來,楚王的決心是很大的,先殺了國防部副部長,又殺了總理。

可是,即便如此,楚國的腐敗還是很嚴重。

看來,反腐需要一個制度,單靠領導人砍人是不夠的。

【偷雞不成蝕把米】

子辛被砍之後,子囊接任令尹。說起來,子囊是個廉潔奉公的好領導。在子囊擔任令尹時期,楚國的腐敗有所遏制。

到楚康王二年(前558年),也就是晉悼公去世的那一年,子囊去世,於是子庚(即公子午)被任命為楚國令尹,公子罷戎為右尹,蒍子馮為大司馬,公子橐師為右司馬,公子成為左司馬,屈到為莫敖,公子追舒(子南)為箴尹,屈建為連尹,養由基為宮廄尹。

子庚也是個比較廉潔的領導,之後的幾年,楚國比較內斂,百姓的生活則比較安定。

到楚康王五年(前555年),這一年,荀偃率領聯合國軍隊討伐齊國。楚國人原本準備看看聯合國內部狗咬狗就算了,誰知道還是有人找上門來了。

誰?鄭國的子孔。

自從鄭國西宮事變(見第一四〇章)之後,子孔掌握了大權,但是,時間長了,難免露出馬腳來,漸漸地,就有人懷疑子孔是當年的內線,兄弟們被害都是他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