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四章 欒針之死(第3/4頁)

“要命了,跑吧。”士鞅見勢不妙,急忙撞開一個口子,沒命一般逃跑,再回頭看欒針,還在那裏傻乎乎地拼命。

欒針戰死。

士鞅逃了回來,隨著大軍回到了涇水東岸。

欒黡在涇水東岸等待弟弟的到來,他們兄弟二人之間的感情非常好。

一直等到晉軍全部渡河,也沒有看到欒針,欒黡有一種不祥的預感,於是派人去中軍找弟弟。

不久,派去的人回來了。

“看見欒針了嗎?”欒黡問。

“元帥,欒針大夫戰死了。”

“戰死了?怎麽戰死的?”欒黡大吃一驚,急忙追問。

於是,被派去的人將事情的經過說了一遍。

“什麽?我弟弟戰死了,士鞅跑回來了?”欒黡怒吼起來。他本來就看自己的小舅子不順眼,如今更覺得士鞅不地道。“這麽不仗義,我弟弟就是被他害死的。”

說完,欒黡抄起一條大戟,沖出大帳,讓禦者駕著車,直奔中軍而去。他要殺了士鞅,為弟弟討個公道。

來到士鞅的軍帳,軍士說士鞅去了父親那裏。欒黡提著大戟,又直奔士匄的大帳。

士鞅正在父親的大帳中,他不敢去見欒黡,因此來找父親商量。結果,士匄把兒子痛罵一頓之後,也沒有辦法可想。他知道這個女婿本來就瞧不起自己父子,這下肯定不會輕饒士鞅。

父子二人正在那裏愁眉苦臉,外面早有人來報,說是看見欒黡手提大戟去找士鞅,看上去氣勢洶洶,不知道要幹什麽。

“兒啊,不好了,你趕快跑,有多遠跑多遠,我不派人去叫你,你就別回來,聽見了嗎?”士匄知道女婿的脾氣,看這架勢,老丈人的面子也不會給,絕對要殺了小舅子才肯善罷甘休。

士鞅還有點猶豫,就在這個時候,就聽見大帳外面欒黡大聲喊:“士鞅,我非宰了你不可。”

士鞅嚇得一個哆嗦,平時就有些怕欒黡,這個時候更是怕得要死。當時什麽話也不敢說了,一溜煙從大帳後門溜了出去。

這一邊,欒黡闖了進來,看見老丈人站在那裏,畢竟是老丈人,欒黡還是客氣了一點。

“嶽丈,士鞅在不在這裏?”欒黡一邊問,一邊四處掃視。

“女婿啊,消消氣,欒針的事情我都知道了,我悲痛萬分啊。士鞅這個兔崽子當時也不說攔住他,唉。我狠狠揍了他一頓,把他趕走了,從此之後,我沒有這個兒子了,你也沒有這個小舅子了,我也不會再讓他當官了,讓他死在荒郊野外。”士匄說。一來為兒子辯解,二來也是告訴欒黡自己已經懲罰了士鞅。

聽老丈人這麽說,欒黡的火消了一些,畢竟小舅子對於老丈人比自己失去弟弟更重要一些。

“哼,欒針本來不想去,都是士鞅攛掇的。如今我弟弟死了,他跑回來了,就等於是他害死了我弟弟。嶽丈,你要是不趕走他,我一定殺了他。”欒黡說。

士匄又安慰了半天,欒黡這才回去。

【士鞅跑了】

士鞅跑哪裏去了?

士鞅從父親的大帳中逃出去之後,不敢再在中軍大營待下去,一口氣出了中軍大營,來到了涇水岸邊。

“只要還在晉國,姐夫會隨時來追殺我啊。幹脆,一不做二不休,我投奔秦國吧。”士鞅想妥當之後,恰好天色黃昏,還沒有黑,江邊有船有艄公,士鞅就渡過了涇水,投奔秦國去了。

秦景公一看,好嘛,晉國人這仗打得太搞笑了,浩浩蕩蕩而來,灰頭土臉而歸,送了一個大夫的命,還送了一個活的過來。一問,這位投降的還是士會的重孫,熱烈歡迎。

為什麽秦景公歡迎士鞅,因為祖上留下的遺言中有這麽一句:晉國人都不是好東西,只有士會是個好人。

於是士鞅搖身一變,成了秦國的大夫。

“主公,這個被殺死的名叫欒針,這哥們不錯,夠義氣,咱們啊,索性表現一下大國風度,也讓晉國人感到慚愧,把欒針的屍首給送回晉國去吧。”士鞅建議,一來,良心上過得去;二來,也為自己今後回國作個鋪墊。

秦景公覺得士鞅夠義氣,立即批準。

“我聽說晉國的權力鬥爭那是波瀾壯闊,驚心動魄,一家接著一家被滅。請問,你覺得下面一家會是誰家?”秦景公問起這個問題,晉國的權力鬥爭那是全世界的話題。

“這個,說起來,權力鬥爭的基本規律是,誰猖狂,誰滅亡。你看欒黡,身為下軍帥,目中無人,竟然跟中軍帥佐對著幹。說實話,他讓人想起先縠、趙家兄弟和三郤來了,我估計,下一家就是欒家了。”士鞅回答,盡管話中包含了對欒家的不滿,不過也很有道理。

“欒黡也不能逃脫嗎?”

“他應該能夠逃脫,其實他父親欒書是個好人,治理國家也很勤謹,因此朝野上下都很懷念他,包括晉國國君也很記他的恩德。靠著欒書的遺德,欒黡應該能夠善終。不過,他死之後,欒書的遺德基本上也就被他揮霍完了,而他得罪的人就要開始報復了,那時候,他的兒子勢力還不行,而仇人又那麽多,我想啊,他兒子那一輩恐怕就該遭殃了。”士鞅分析著,而這也是他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