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九章 折騰,就折騰吧(第2/4頁)

荀罌看著王子伯駢,心中暗暗得意。為什麽得意呢?後面再說。盡管心中得意,表面上還是要裝出義憤填膺的姿態來。

“忽悠,接著忽悠。”荀罌開口了,口氣很生硬,“要是什麽事情都是老百姓做主,你們早喝西北風了。楚國人討伐你們,你們連個求援的使者都沒派來,直接就投降了,然後派你來忽悠我們。你們根本就是想投靠楚國了,瞧不起我們是嗎?不好意思,我們只好在你們的城下相見了。”

威脅,赤裸裸的威脅。

還好,荀罌並沒有為難王子伯駢。

【晉國人也要忍】

子駟說對了,晉國糧食歉收。

正因為糧食歉收,當晉國駐楚國地下辦事處加急快報報告了楚軍要出兵討伐鄭國的時候,荀罌很犯愁。出兵吧,正鬧饑荒呢;不出兵吧,又會失去諸侯的信任。怎麽辦?荀罌很擔心鄭國來求救,他在內心裏盼望鄭國幹脆投降算了。

結果,鄭國真的投降了。

如果鄭國來求救,而晉國不出兵,那就是晉國不道義了;可是如今鄭國直接投降了,嘿嘿,那就是鄭國不地道了。可是就算鄭國不地道,荀罌也知道晉國不可能現在就出兵討伐鄭國。

要忍,即便是超級大國,有的時候也要忍。

有一個國家一直在關注著晉國,如果說楚國與晉國之間是爭霸,那麽,這個國家與晉國就是純粹的仇恨了。哪個國家?猜對了,秦國。

秦國無時無刻不在想著找晉國人報仇,晉國糧食歉收的情報第一時間到了秦國,鄭國投降楚國的消息也第一時間到了秦國。

“該死的晉國人,想不到你們也有裝熊的一天。好啊,我們報仇的機會到了。”秦國人非常高興,他們看到了機會。

這個時候,秦國的國君已經從康公傳到了共公,從共公又傳到了桓公,從桓公又傳到了景公。每一任國君在鞠躬盡瘁之前給兒子留下的遺言都只有六個字:找晉國人報仇。

秦景公決定要趁這個機會攻打晉國,可是,單打獨鬥還是沒信心,怎麽辦?找楚國人兩面夾擊晉國人。

秦景公派了大夫士雃(音千)前往楚國,請求楚國出兵兩面夾擊晉國。士雃就是士會當年留在秦國的兒子的後代,說起來,晉國也是他的祖國。

“不可。”子囊拒絕,他知道晉國人的實力,更知道超級大國之間要避免直接的對抗。“晉國雖然受了災,但是有晉國國君的英明領導,上下又很團結,此時攻打他們占不了什麽便宜,反而會引來更激烈的報復。”

楚共王瞥了他一眼,對士雃說:“士大夫,回去告訴你家主公,楚國永遠與秦國站在一邊,秦國的敵人就是我們的敵人,何況晉國本來就是我們的敵人。你們盡管出兵,楚國會出兵配合你們。”

士雃屁顛屁顛回去了,任務算是完成得很好。

“大王,我們真的要出兵?”子囊覺得這不像楚共王的風格,所以他困惑。

“老弟,你看你是越來越憨了,快趕上宋國人了。秦國要打晉國人,為什麽不讓他們打?咱們不支持,秦國人就不敢打。所以,咱們一定要出兵。不過,咱們出兵,就到武城(楚地,屬今河南南陽),然後按兵不動,讓秦國人去跟晉國人拼命,哈哈哈哈……”楚共王笑了起來,他為自己的計謀而高興。

子囊恍然大悟,他覺得楚共王真的很高明。不過他隨後皺了皺眉頭,因為他知道,靠這些小聰明,是鬥不過晉國人的。

第二年秋天,秋收之後,秦國人出兵了。

晉國的收成不錯,但是餓了一年的晉國人沒有心思跟秦國人交手。荀罌下令堅壁清野,不要跟秦國人作戰。

秦國人在晉國沒有遇到抵抗,可是他們也很難受。再一打聽,說是楚國人出兵了,但是全都待在武城,沒有任何發起進攻的跡象。

“該死的楚國人,忽悠我們。看來,不僅晉國人,哪個國家的人都不能相信啊。”秦景公發出嘆息,急忙撤軍回國了。

越是超級大國,就越是不能相信。

【君子勞心 小人勞力】

到了十月,晉國人緩過氣來,晉悼公決定討伐鄭國。

憋了一年的氣,晉國人再次號令天下,於是所有盟國都不得不派兵協同晉國。

晉國軍隊推進到了虎牢,然後四軍加上各諸侯的軍隊,準備分別進攻鄭國都城滎陽的四門。

鄭國人在城頭上看去,聯合國軍隊烏泱烏泱的,比楚國軍隊多多了。六卿緊急會議立即召開,不用商量,大家一致同意投降。

鄭國投降了。

可是,鄭國人想投降,晉國人還不一定想受降呢。

“不行,鄭國人總是忽悠我們,我看,我們還是繼續攻打他們,這樣楚國人會來救他們,然後我們在這裏與楚國人決戰。”荀偃建議。他的思路,跟當初楚莊王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