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〇章 三桓的勝利(第2/4頁)

【東門家族】

魯宣公和公孫歸父開始做準備了,隱隱然,魯宣公覺得自己就是魯國的楚莊王了。

三桓聽到了一些風聲,他們很恐懼。有什麽辦法嗎?什麽辦法也沒有。季文子召集了幾次家長會,也是沒有結果。

從夏天到秋天是很快的,到了秋天,從楚國傳來一個消息。好消息,也是壞消息,看對於誰來說。

“楚莊王死了。”全世界都知道了這個消息。

三桓設宴三天,大肆慶祝。

魯宣公和公孫歸父哭了三天,好像自己的父母死了一樣。

“傻眼了吧?哈哈哈哈。”三桓在慶祝之余,開始謀劃反擊了。

“怎麽辦?”魯宣公和公孫歸父也開始討論對策。他們知道這個時候已經沒有退路了。討論的結果就是:請晉國人幫忙。

“咱們跟晉國人的關系一般般啊,晉國人會幫忙嗎?”魯宣公很擔心,還有一句話他沒說,那就是自己跟楚國人眉來眼去,晉國人恐怕很生氣吧。

“沒辦法了,死馬當作活馬醫吧。”公孫歸父也只能這樣回答了。

秋收還沒有結束,公孫歸父上路去了晉國。

晉國這時候誰掌權?郤克。

郤克與士會的最大區別是:士會說話很客氣,就算拒絕你,也會很委婉;郤克說話很不客氣,如果拒絕你,一定會用最嚴厲的口氣。

“你還好意思來?楚國人不是對你很好嗎?啊?你來幹什麽?替楚國人刺探情報?告訴你,晉國不歡迎你,晉國人民不歡迎你。趁我還沒有想清楚是不是要扣留你之前,給我消失掉。”郤克看見公孫歸父就氣不打一處來,一通臭罵,把公孫歸父罵了出來。

公孫歸父灰溜溜地從晉國回國,走到宋國的時候,傳來了一個噩耗:魯宣公薨了。

“壞事了。”公孫歸父暗自叫苦,這個節骨眼上,魯宣公薨了,自己又在外面,魯國不是成了三桓的天下?

確實壞事了。

自從公孫歸父去了晉國,三桓就開始行動了,世界上沒有人會坐以待斃。

魯宣公膽戰心驚,從前還有公孫歸父給壯膽,如今公孫歸父也不在,自己隨時可能被三桓幹掉。另一方面,魯宣公對公孫歸父去晉國不抱希望,本來晉國人就不喜歡他們,再加上現在是郤克執政,這個刻薄的家夥是最記仇的,他能給公孫歸父什麽好臉?

魯宣公天天晚上做噩夢,幾天時間瘦了十幾斤。終於,在一個沒有月亮的晚上,薨了。

三桓彈冠相慶,相約來到朝廷。

按規矩,由六卿決定誰來繼位,公孫歸父不在,於是三桓和臧宣叔、子叔聲伯(公孫嬰齊,宣公的侄子)一道宣布太子繼位,就是魯成公。

大事商量妥當,三桓就開始發難了。

“各位,當年東門襄仲廢嫡立庶,結果導致諸侯都瞧不起我們,晉國人因此與我們疏遠,這些都是東門襄仲的責任。之後,東門襄仲還賣國求榮,把汶西的土地割給了齊國人。再後來,公孫歸父千方百計挑撥我們和宣公的關系,跟楚國打得火熱。各位,新賬老賬要算個總賬,大家說怎麽辦吧?”季文子輩分高資格老,說話也沒客氣。

孟獻子和宣伯雙雙響應,要求嚴懲東門家族;聲伯沒話可說,他也不喜歡公孫歸父,可是也不願意落井下石。

“老臧,你的意見呢?”宣伯問。有些威逼的味道。

“哼,既然你們要鏟除他們,我還有什麽好說?把他們全家驅逐出境就是了。”臧宣叔說。他為公孫歸父不平,但是他也知道驅逐東門家族總比滅門要好。

當天,司寇臧宣叔宣布:東門家族為不受歡迎的家族,立即驅逐出境。

東門家族被驅逐到了齊國。

公孫歸父在路上得知噩耗,痛哭一場,前往齊國避難去了。

機關算盡,最終落得個流落異鄉。

在這場生死存亡的鬥爭中,三桓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兩面討好】

公孫歸父的逃走,意味著魯國的政治格局重新劃分。

聲伯接替了公孫歸父的位置,實際上代表公室。三桓的地位進一步鞏固,季文子在朝廷中的作用進一步加大。魯成公盡管也對三桓存有戒心,但是看見父親和公孫歸父的下場,他決定還是以和為貴。

親晉派的三桓得勢之後,魯國外交政策必然地進行了修正,從魯宣公時期的投齊聯楚修正為全面投靠晉國。魯成公元年,魯國派出臧宣叔前往晉國,修復與晉國的關系,與晉國結盟。

魯國外交政策的變化直接導致齊國和楚國對魯國的不滿,之後,齊國進攻魯國並奪取汶陽,魯國向晉國求援,晉國郤克領軍出兵援魯抗齊,於是就有了晉齊鞍之戰(見第三部第一一三章),魯國奪回汶陽。

當世界上有兩個老大的時候,世界人民就很難有安生日子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