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〇章 三桓的勝利

“該死的三桓,咱們現在要加大打擊力度了。”有了齊國和楚國的支持,公孫歸父自信滿滿,他要為自己的父親出一口惡氣。

“怎麽整?”魯宣公也覺得可以羞辱三桓一把,也把心頭的惡氣出一出。

公孫歸父早已經有了一套成熟的想法,而他不知道的是,他的這套想法會衍生成歷史上的一個重大事件,並且改變歷史的進程。

“主公,三桓占了魯國一大半的土地。這還不說,他們還有大量的私田,這些私田他們是不上稅的,結果他們現在比主公還有錢了。我看,咱們要頒布法令,管他私田公田,咱們按田收稅。”這就是公孫歸父的主意。

不要小看了這個主意。

【初稅畝】

按照周朝的規矩,土地是國有制的,也就是所有土地都歸周王。後來事實上諸侯的土地都歸了諸侯,成了集體所有制。但是現在產生了兩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按照周朝的規定,公田裏每十畝中就有一畝的收成要上繳國庫,這一畝的位置是固定的,其余的部分屬於擁有這些土地的大夫和他們所雇的農民。問題是,要上繳國庫的這畝地越種越差,產量遠遠低於其他的地塊。直接結果就是,公室的糧食收入越來越少。

第二個問題,除了公田,還有大量的新開墾的農田屬於私田,這些私田大部分屬於貴族們,根本不用交稅。

三桓家族就擁有大量的私田,這些田沒有稅收給國家,但是三桓收租。其實不僅魯國,各國都存在這樣的情況。其結果就是國家越來越窮,卿大夫們越來越富。

“這,這個——如果這樣的話,豈不是公田和私田一樣了?豈不是等於承認了私田的合法地位?”魯宣公有點猶豫,祖上留下來的規矩,不敢說改就改啊。

“主公,管那些幹什麽?只要打擊了三桓,主公您有好處,為什麽不做呢?”公孫歸父倒是個實用主義者。

“好,幹!”魯宣公下定了決心。

《左傳》記載:魯宣公十五年(前594年),初稅畝。

魯國農業稅收改革,不再劃分公田私田,所有土地一律按十分之一的份額交稅。

按現在的解釋,初稅畝等於宣布了土地私有化。這究竟是不是土地私有化的象征且不去說,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在魯國初稅畝之後,各國諸侯紛紛效仿。

【公孫歸父的陰謀】

三桓最近的日子有些郁悶,除了剪了魯宣公的一張漁網之外,其余任何實惠都沒有,反而被“初稅畝”了,眼睜睜看著魯宣公從自己這裏搶走大筆的稅收。

怎麽辦?三桓再次召開家長會,最後得出一個結論:忍。

人家魯宣公和公孫歸父現在有齊國和楚國做後盾,惹不起啊,不忍怎麽辦?

三桓沒脾氣了,魯宣公和公孫歸父的脾氣就越來越大了。

魯宣公十八年,公孫歸父覺得動手的機會到了。

“主公,依我看,現在是機會下手了。”

“什麽機會?”

“鏟除三桓。”

“啊,鏟除?咱實力不夠啊。別看你說的跟齊國楚國關系怎麽樣,那都是虛的啊。別人不知道,咱自己不知道嗎?忽悠別人行了,別把自己也忽悠了啊。”魯宣公苦笑著說。雖然這一段時間有點揚眉吐氣的感覺,可是心裏還是發虛。

“怕什麽?我去聯絡楚國人,讓楚國人幫忙。”

“楚國人?不行不行,引狼入室啊。三桓固然可惡,可是還是一家人啊,楚國人要是來了,咱們亡國的可能都有啊,不行不行不行。”魯宣公當即否決。

“別啊,主公你是不了解楚莊王,莊王這個人很厚道。你看看,陳國本來都亡國了,人家都給恢復了,再看看宋國和鄭國,人家楚王不也都原諒了?主公你放一百個心吧。”

魯宣公一聽,再一想,別說,公孫歸父說得很對,楚國是個可以信賴的國家。

“那,那你要是去楚國,三桓肯定起疑心,說不定等你回來,我都變遺體了。”

“主公不要擔心,我們就說是聯絡楚國人進攻齊國,騙過三桓。”

“那好,就這麽定了。”

三桓,危在旦夕。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這是一句偉大的格言,因為它很正確。

魯宣公十八年夏天,公孫歸父來到楚國,朝見楚莊王之後就開始忽悠,基本上就是控訴三桓如何在魯宣公的腦袋上拉屎,三桓就是三個鬥越椒,魯宣公想學習楚莊王的忍的精神,可是忍了這麽多年,由於沒有莊王的膽略,至今還在被三桓欺負,因此請求楚莊王主持正義,替魯國鏟除三桓。

楚莊王原本對於戰爭已經沒有興趣,不過還是被公孫歸父忽悠得雲裏霧裏。

“既然如此,我們在秋收之後出兵。”楚莊王答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