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盛極一時的秦帝國驟然崩潰(第4/7頁)

說到這裏,秦二世話鋒一轉:“朕最近聽說,三川地方不太平,盜賊十分猖狂,連官府也拿他們沒辦法,請問有這麽回事嗎?丞相位列三公,地方官員如有失職,可不要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哦!”

李斯一聽,面如死灰,不敢再說什麽。回到家裏,李斯關起門來想了整整一晚上,多了幾十根白頭發,態度來了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拿出當年給嬴政寫《諫逐客書》的文采,給秦二世寫了一封長長的奏折。

奏折開明宗義地指出,作為賢明的帝王,要有獨裁天下的氣概,可以享受一切樂趣,不應該受到任何人的約束。接著引用申不害、韓非子、商鞅等人的名言,證明上古時期的堯、舜、禹等先王,其實不過是把天下當成了自己的鐐銬,算不上是真正的明君。然後提出,皇帝不能像慈母一樣對待百姓,那樣只會讓百姓嬌生慣養,成為敗家子;必須像嚴厲的家主對待奴隸一樣,用鞭子和嚴刑對百姓加以管教,這樣才能做到天下大治,國家太平。李斯還認為,凡是賢明的帝王,見識和世俗必然不同,因此皇帝不能受他人的影響,必須獨斷專行,想做什麽就做什麽,讓誰也不敢違抗自己的命令。在此長篇大論的基礎上,李斯提出,皇帝要善於“督責”,也就是要不斷檢查發現臣民的毛病,督促他們改正錯誤——那樣一來,群臣和百姓都忙著去補救自己的罪過,哪有時間去謀反呢?

秦二世看到這封奏折,龍顏大悅,於是按照李斯的建議,在朝中推行督責之術。誰對百姓越狠,誰就被認為是好官;誰殺的人越多,誰就被認為是忠臣。街頭上被處死的人天天屍體成堆,秦二世看到了,滿意地說:“這才是真正地實行了督責啊!”

李斯不愧為老牌政客,他的這一及時轉變,挽救了自己的仕途,使得他在秦二世心裏又變得重要起來。當他帶著一種倉中老鼠的滿足感,為自己見風使舵的本領洋洋自得的時候,卻沒有想到,他這一招委實太漂亮了,漂亮到引起了趙高的嫉妒。

別忘了,趙高才是擁立秦二世的首要功臣,他怎麽可能任由李斯排到前面,搶了自己的風頭呢?

有一天,趙高對秦二世說:“皇帝之所以尊貴,就在於別人只能聽到他的聲音,看不到他的面孔。現在您歲數不大,很多事情未必都懂,如果您坐在朝廷上,處理問題不當,是會被大臣們看不起的。我建議您還是深居宮中,不要輕易見人。大臣們有奏折上來,就讓我和幾個通曉法令的內侍商量著處理,您再簽個字就發了。這樣,大臣們就不敢看不起您,天下人也就會稱頌您的英明偉大了。”

秦二世覺得很有道理,從此不再上朝,讓趙高在宮中替他辦公。只要是國家大事,基本上都是聽從趙高的意見。

這樣一來,李斯又急了。皇帝是天下人的皇帝,不能讓趙高一個人霸著啊!萬一趙高哪一天不高興,假傳聖旨,豈不是連他這個丞相都只能束手就擒?這樣的事情,趙高又不是沒做過,再做一次也不是不可能。李斯越想越害怕,時不時跑到宮中,看有沒有機會見到秦二世。

李斯不來還罷,來了幾次,沒見到秦二世,倒是讓趙高猜出了他的心思。

趙高不動聲色,故意對李斯說:“現在百姓怨聲載道,皇上卻沉溺於聲色犬馬,真是讓人擔心啊!我早就想勸勸他,可是我的地位太低賤了。您是丞相,為什麽不去勸勸他呢?”

李斯馬上說:“是啊,我早想勸勸他了,可是我見不到他啊!”

趙高說:“那好辦,我替您看著,只要皇上有空,就通知您來晉覲。”

李斯連連稱謝。他就沒想想,趙高能有那麽傻?

此後的一個月,趙高果真有幾次通知李斯來面聖。可是每次當李斯來到宮中,秦二世都“恰好”在跟女人淫樂,人沒見著不說,還搞得秦二世很生氣——丞相每次都在這個時候來找我,莫非是故意捉弄我?難道他在宮中安插了眼線,不然的話,他怎麽次次都來得那麽準?

趙高裝作很吃驚的樣子:“哎呀,這可太危險了!當初我們在沙丘的密謀,丞相可是參與了的。如果您做了皇帝,丞相還是丞相,心裏肯定不舒服。他會不會是想以此威脅您,要您給他割地封王呢?”

秦二世最怕就是別人知道這件事,當時嚇得臉色蒼白,連聲道:“這可如何是好?這可如何是好?”

趙高深思良久,做了一個砍頭的手勢。

秦二世點點頭,表示同意。

不久之後,李斯便被以謀反罪逮捕。同時被逮捕的,還有他的家人、族人、門客千余人。

一開始李斯堅持不認罪,可是在趙高下令打了他一千多板子後,他便忍受不住,自己主動寫了認罪書。不消說,這份認罪書也是寫得十分漂亮,秦二世看了之後,立刻給他判了死刑,而且是本書前面提到過的“具五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