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儒家思想的形成(第4/17頁)

同年十月,陽虎邀請季孫斯到曲阜東門外的蒲圃赴宴,準備在席中刺殺季孫斯。同時命令屬下的戰車部隊進入一級戒備,打算在刺殺了季孫斯之後大舉進攻叔孫、孟二家。

陽虎的異動引起了公斂處父的警惕。他對仲孫何忌說:“我發現季氏的戰車部隊正在集合(實則為陽虎控制的季氏部隊),不知道是為了什麽。”仲孫何忌還蒙在鼓裏,說:“我沒發現有這事啊!你不要亂講。”公斂處父說:“如果季氏有亂,您也必定受到影響,請早作準備。”於是暗中命令孟氏族兵戒備。

十月二日,陽虎提前抵達蒲圃。季孫斯從家裏出發,為他駕車的是陽虎的親信林楚,前後左右有數百名全副武裝的武士,還有陽虎的弟弟陽越殿後——這不是護送季孫斯赴宴,而是押送季孫斯去刑場。

季孫斯再遲鈍,也知道事情不對了。他看看前面,東門已經遙遙在望;看看後面,陽越正板著一副臉,警惕地戒備著四周。季孫斯做了一個深呼吸,突然對林楚說:“你的祖先世代都是我們季家的良臣,我希望你也能跟他們一樣。”

林楚肩頭一震,回答說:“您對我說這話,已經晚了。陽虎把持國政,魯國人都聽命於他,順之者昌,逆之者亡,就算我能夠為您而死,恐怕也挽救不了您。”

季孫斯說:“哪裏晚了?你能將我載到孟家嗎?”

林楚說:“我倒是不怕死,只怕您就算到了孟家裏,也難免一死。”

季孫斯說:“去吧!”

林楚微微點頭道:“您扶穩了。”

當時仲孫何忌“碰巧”挑選了三百名精壯奴隸在自家門外修房子。林楚駕車經過孟家路口,忽然揚鞭,策馬沖向孟家。這一變故來得太突然,等陽越反應過來,張弓去射時,馬車已經沖進了孟家的大門。

孟家的奴隸早有準備。季孫斯的馬車剛過孟家大門,他們便一擁而上,將大門牢牢關上。陽越趕到門口,大呼開門。一支箭從門樓上射來,正中其咽喉。

陽虎得到消息,連忙趕到公宮,將魯定公與正在上朝的叔孫州仇綁架,然後討伐仲孫何忌。危急時刻,公斂處父帶兵從曲阜的北門進入,突入陽虎陣中,將其部隊擊破。

一場蓄謀已久的政變,因為季孫斯的急中生智和孟氏的早有準備,就這樣土崩瓦解。陽虎脫下盔甲,跑到公宮中取出璵潘寶玉和祖傳的大弓,帶著少數親信趁亂逃出曲阜。天黑下來後,陽虎停下腳步,命令隨從埋鍋造飯。大夥都說:“您還是快逃吧,別讓人追上了。”陽虎大笑說:“魯國人聽說我不在了,高興還來不及,哪裏會來追我?”大夥說:“哈,您想得倒美,那公斂處父可不是吃素的。”陽虎說:“沒事,吃飽了再趕路。”

果然,聽到陽虎遁逃的消息,曲阜城內一片歡呼,家家戶戶都張燈結彩慶賀,只有公斂處父向仲孫何忌請求追擊。仲孫何忌輕輕地說了一句:“這個人,走了便好,何必去追?”拒絕了公斂處父的請求。

陽虎逃到了自己的領地陽關。

公元前501年夏天,陽虎派人將自己從宮中盜走的寶玉和大弓歸還給公室。《春秋》記載:“(魯)得寶玉、大弓。”左丘明解釋:但凡獲得器用之物,稱作“得”;獲得俘虜和生物,稱作“獲”。幸好我們不是活在春秋時期,這語文也未免太難學了。

同年六月,魯軍討伐陽關。大軍將陽關圍得嚴嚴實實,日夜攻打。眼看城池將破,陽虎突然焚毀城門,帶兵直沖魯軍陣營。趁著魯軍沒回過神來,陽虎已經突破包圍,投奔齊國而去。

他見到齊景公便說:“請給我一支部隊,再給我三次進攻的機會,我就幫您拿下魯國。”

別人說這樣的話,齊景公會認為是吹牛。但是陽虎這樣說,他認為是完全可能的。盤算了一番之後,他決定答應陽虎的請求。當時老臣鮑國已經九十多歲,對齊景公說:“陽虎受恩於季氏,卻想殺死季孫斯,現在又拿著不利於魯國的計劃來討好您,這樣的人您也敢相信?對於他來說,道義不過是空話,利益才是一切。他既然敢顛覆魯國,便也敢顛覆齊國。魯國人正因為除掉他而額首稱慶,您卻要收留他,就不怕他禍害您?”

齊景公聽了鮑國的話,下令將陽虎囚禁起來,安排他到齊國東部去居住。陽虎心想,齊國東部乃東夷聚居之地,鄰近大海,想逃也逃不了啊!於是裝作歡天喜地的樣子,對看守說:“太好了,我求之不得,正想去東方養老呢!”看守將這事向上匯報,齊景公一聽,心裏便犯了一個嘀咕:這小子不會有什麽陰謀吧?於是又改變主意,讓他居住在西部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