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新鮮血液的注入:外族崛起(第5/36頁)

果如鄧曼所言,屈瑕剛愎自用,不聽任何人的意見,甚至給部下發布了一道命令:“提意見者受刑!”部隊開到鄢水,也不防備敵人突襲,亂哄哄地過了河。羅國軍隊和當地的南蠻部族武裝兩面夾擊,大敗楚軍。屈瑕自覺無臉見人,一個人跑到山裏面自縊了。逃回來的楚軍將領自囚於治父,等待楚武王發落。

楚武王哀嘆:“這全是我的過錯啊。”將他們全部赦免了。

作為一位領導,在出現重大失誤時敢於承擔責任,不推三阻四,也不嫁禍於人,就是一位好領導。

楚武王統治楚國的時期,楚國在漢水流域不斷發展壯大,雖未染指中原,卻不斷欺淩南方小國,成為地方一霸。

然而,屈瑕討伐羅國的失敗,給楚武王很大打擊,從此退而整修內政,富國強兵,十年未曾對鄰國動武,江漢諸國得以安生十年。

從這件事也可以看出,在楚武王的統治之下,楚國雖然崛起,力量卻仍然有限,一次軍事失敗之後,需要很長時間來恢復元氣。

公元前690年,周王室將隨侯召到雒邑,調查楚子熊通自立為王這件事,認為隨侯在其中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毫不客氣地進行了嚴厲批評。

憑心而論,隨侯這頓板子挨得一點也不值,周王室如果管得了熊通,大可以自己去管,何必怪罪於他這個小國諸侯?退一萬步說,隨國好歹還跟楚國打過一仗,周王室卻連一個譴責的使者都不敢派往楚國,這不是欺軟怕硬麽?

那邊,楚武王得知隨侯去雒邑朝覲天子,認為這是沒有將他這個楚王放在眼裏,一怒之下,再一次舉兵討伐隨國。隨侯這回兩面不是人。

十年磨一劍,楚武王此舉的目的不僅僅是消滅隨國,也許更有一舉並吞漢東諸國的意思。一時之間,江漢流域各國戰戰兢兢,生怕祝融的火把燒到自己頭上。

出征前夕,楚武王突然對夫人鄧曼說了一句奇怪的話:“我突然覺得心裏搖搖晃晃。”

鄧曼聽了,半晌沒說話。夫妻兩個相對無言,預感到有什麽事情要發生。許久,鄧曼才眼淚汪汪地說:“大王的天命已盡,水杯注滿水,則容易晃出來,乃是天理使然。這是楚國列祖列宗在天之靈在召喚您啊!如果此去戰爭順利,部隊全師而還,您就算逝世於軍中,也是國家的福分了。”

大軍出征,鄧曼說出這樣不吉利的話,本來是不應該。楚武王低頭沉吟了片刻,道:“既是天命使然,我避之何益?”

有學者認為,社稷為重、君為輕的思想,在鄧曼這句話裏已經得到了體現。而我很佩服這個女人,剛強、溫柔、多情、重義、理智集於一身;也很佩服楚武王,對於一個男人而言,以一種平靜的姿態坦然面對自己的命運,更是一種高尚的品德。

楚軍按原定計劃出發攻打隨國,路程未行一半,楚武王突然發病,死在一棵樠(máng)樹下。這一年,是他在位的第五十一年。他的死訊被隱瞞起來,楚軍在令尹鬥祁、司馬屈重的帶領之下繼續前進,遇山開路,遇水架橋,加快行軍速度,直奔隨國城下。

隨國人被楚國人這種勢不可擋的氣勢壓倒了,沒有進行任何抵抗,主動向楚國人求和,再一次與楚國結成盟國。司馬屈重以楚王代表的身份會晤了隨侯,不但沒讓隨侯看出楚武王已死的半點跡象,還裝模作樣地與隨侯約定,來年兩國君主再在漢水之濱舉行會談。

做完這些,楚國大軍開始勝利班師回國,當全部人馬都渡過漢水之後,鬥祁等人才對外發布了楚武王去世的消息。

如此國君,如此王後,如此眾將,如此士卒國家想不強大都難。

【壞事的背後總有一個女

老爸親,還是老公親?

一個女人如果被問及這樣一個問題,恐怕一時回答不上來。這就好比熱戀中的女孩子時常也會問男朋友:“如果我和你媽同時落水,你先救誰?”男孩子恐怕也只好搔頭撓耳,不知怎麽回答才好。

最早提出這個問題的是一個叫雍姬的鄭國女人。

雍姬從夫姓,她的丈夫叫雍糾,是鄭國的大夫。雍姬的老爸叫祭仲,祭仲是鄭莊公、鄭昭公、鄭厲公三朝老臣,在鄭國的地位可以用根深蒂固四個字來形容。

說起來,雍姬的丈夫雍糾也是有來歷的人。公元前701年,宋國的權臣雍氏綁架祭仲,逼他立公子突為君,順便把這位叫做雍糾的子弟塞給了祭仲做女婿,目的是為了在鄭國內部安插自己人,好監視公子突君臣的行為。按照這種關系,雍糾很有可能也就是鄭厲公的舅舅或是表兄弟之類的親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