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海外地名的外國坐標系統(第2/3頁)

由此可知,以西亞為地理坐標中心的“西海”,最初是指波斯灣、阿拉伯海北部和紅海這一片海域,不同於以印度為坐標中心的“西海”。換句話說,在古代漢籍中,兩個“西海”同名而不同地。它們同名,即均稱為“西海”的原因,不過是直接將域外文化體系借入的緣故。

“海西”的名稱在東漢時作為大秦的代名已經廣為人知。《後漢書》卷86《西南夷傳》在描述永寧元年(120)大秦幻人自撣國來朝時提到,這些大秦幻人“自言我‘海西’人,‘海西’即大秦也”。除了“海西”之外,《魏略》還提到了“海北”和“海東”的概念。所有這些“西海”、“海西”、“海東”和“海北”,都是以西亞為觀察中心而產生的地名。

當然,後來“西海”的概念漸漸發生一些變化,不再限於北印度洋水域的波斯灣—阿拉伯海—紅海,有時也指地中海。例如《隋書·裴矩傳》中描述敦煌通西域的三條道路中的後兩條道時說,從敦煌經蔥嶺、蘇對沙那、波斯達於“西海”;又說,從敦煌經蔥嶺、吐火羅、北婆羅門亦達於“西海”。這兩個“西海”分別是波斯灣和阿拉伯海,同於東漢時代的“西海”。而裴矩所述的第一條道卻說,從伊吾(今哈密)經南西伯利亞、歐亞草原至拂林國,達於西海。這裏的“拂林”乃指拜占廷帝國,而“西海”顯然是黑海或地中海。公元751年唐軍在怛羅斯為大食戰敗,大批唐軍被俘後被押往大食,《通典》的作者之侄杜環在行。他在大食留居達12年之久,返回中國後著《經行記》,提到弗林“常與大食相禦,西枕西海,南枕南海”。這裏的“西海”也是指今地中海,而“南海”則顯然是指今“紅海”。

大食帝國興起以後,漢文史籍中的外來的西印度洋—地中海海區名稱也隨之變化,但以西亞—東地中海地區為地理坐標中心來命名的原則仍然存在。

最明顯不過的例子便是宋代周去非的《嶺外代答》所提到的“東大食海”和“西大食海”。關於所謂“東大食海”,周去非說,天竺以西有海“曰東大食海,渡之而西則大食諸國也”。唐代航海家們就已經知道,阿拉伯海之西岸皆屬大食。賈耽的“廣州通海夷道”提到“自婆羅門南境”,至波斯灣的烏剌國,皆緣海東岸行。其西岸之西,皆大食國。以賈耽之語與周去非所記相較,可見兩者甚為接近。稍知現代地理的人一望可知,周去非所謂“東大食海”,與賈耽所稱之位於婆羅門南境與大食之間的海為同一海域。此海乃指今之阿拉伯海、波斯灣與紅海。就是說,唐代舟師已知從印度南部向波斯灣航行,須循阿拉伯海東岸行,而此海以西則屬大食。

至於所謂“西大食海”,周去非說:“大食之地甚廣,其國甚多,不可悉載。又其西有海,名‘西大食海’。渡之而西則木蘭皮諸國凡千余。更西則日之所入,不得而聞也。”很顯然,這裏的“西大食海”就是地中海及與之毗連的北大西洋。“木蘭皮”即阿拉伯語maghrib的音譯,意為“西方”。“木蘭皮諸國”即今北非阿拉伯馬革裏布諸國。地中海是當時中國人地理知識的極限,“更西則日之所入。不得而聞也”。周去非所記當來自大食海商,可見地中海與大西洋的交接處,也是大食人的地理知識極限。

從地理學的角度觀察,所謂“東大食海”與“西大食海”的命名原則,乃是以阿拉伯帝國的重心今西亞地區的南部地區為觀察中心,即坐標中心點。周去非在提到“西大食海”這個名稱之後,接著提到“渡之而西則木蘭皮諸國”這一點提示我們,不僅“東大食海”、“西大食海”這一對海外的地理坐標是以西亞為中心,而且其名稱本身可能也是外來的。

公元12世紀斯加裏野國(今意大利西西裏島)地理學家愛德利奚(Edrisi)於1153—1154年間著《地理書》,其中地圖注有海名Bahr al-Muslim al-Gharbi,意即“西穆斯林海”(注:烏馬裏:《眼歷諸國行紀》,克勞斯·來西阿拉伯語原文摘錄與德譯合璧本《蒙古世界帝國——烏馬裏在其著作〈眼歷諸國行紀〉中對蒙古帝國的描述》,威斯巴登,1968年(Masalik al-absar fi mamalik al-amsar,Das mongolische Weltreich,Al-‘Umari’s Darstellung der mongolischen Reiche in seinem Werk Masalik al-absar fi mamlik al-amsar,übersetzt von Klaus Lech,Wiesbaden,1968),第31l頁,注106;來西認為此即北大西洋,此圖現在從網上可以下載。),此海在元代阿拉伯史家烏馬裏的《眼歷諸國行紀》中寫作Bahr al-Gharbi(注:烏馬裏:《眼歷諸國行紀》,克勞斯·來西阿拉伯語原文摘錄與德譯合璧本《蒙古世界帝國——烏馬裏在其著作〈眼歷諸國行紀〉中對蒙古帝國的描述》,阿拉伯文原文,第77頁,第7行;德譯,第143頁。),意為“西海”。公元10世紀後半葉成書的波斯無名氏著作《世界境域志》中描述了“西海”的範圍,說它從蘇丹和木蘭皮(Maghrib)諸國的極邊開始,直至蘆眉(Rum,今小亞)海峽。(注:波斯佚名作者:《世界境域志》米諾爾斯基英譯本,倫敦,1970年(Hudūd al-‘Alām,The Regions of the World,tr.by W.Minorsky,London,1970),第5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