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十九 蘇秦列傳第九

蘇秦是東周洛陽人,曾經往東去到齊國從師,向鬼谷先生學習。

蘇秦到外地遊說了幾年,因為大為困迫而回家。兄弟、嫂子、姐妹、妻妾都暗地裏譏笑他,說:“周人的習俗是:治理產業,致力於工商,把謀取十分之二的盈利作為要務。現在您放棄了最基本的事情卻去賣弄口舌,受到困迫,不也是理所當然的嗎?”

蘇秦聽到這些話以後很慚愧,暗自傷心,就關起門來不外出,拿出自己的書讀遍它,說:“士人已經埋頭讀書,但不能靠它獲取榮華富貴,盡管書讀得多,又有什麽用呢?”於是他找到了周書《陰符》,伏案研讀它。一年後,從中有了切合君意的心得,說:“這樣就可以遊說當代的國君了。”他要求遊說周顯王。周顯王左右的人向來了解蘇秦,都小看他,不信他那一套。

蘇秦就往西到秦國去,正好秦孝公死了。蘇秦便遊說秦惠王道:“秦國是一個四面都有天險的國家,背靠華山,渭水環繞其間,東面有函谷關和黃河,西面有漢中,南面有邑郡和蜀郡,北面有代郡和馬邑,這真是天然的府庫。憑秦國士兵、百姓這樣眾多,軍事教育這樣普及,足以吞並天下,建立帝業而長治久安。”秦惠王說:“鳥的羽毛還沒有長豐滿,不可以高飛;國家的政治條理還不夠顯著,不可以兼並天下。”當時,秦國剛誅殺商鞅,憎恨說客,不用蘇秦。

蘇秦就往東到趙國去。正當趙肅侯任用他的弟弟公子成做相國,號稱奉陽君。奉陽君不喜歡蘇秦,蘇秦只好離開趙國。

蘇秦又周遊了燕國,一年多以後才見到燕文侯。他說服燕文侯道:“燕國東面有朝鮮、遼東,北面有林胡、樓煩,西面有雲中、九原,南有沱、易水,土地面積縱橫有兩千多裏,武裝士兵幾十萬,戰車六百輛,戰馬六千匹,糧食足夠維持幾年。南面有碣石山、雁門山的富饒物產,北面有棗子和栗子的收益,百姓即使不耕種田地,而棗子和栗子方面的收入也足夠了。這就是人們所說的天然府庫。當今百姓安樂,國家太平,看不到軍隊被覆滅、將領被斬殺,沒有哪一個國家能比得上燕國。大王知道為什麽會是這樣嗎?燕國之所以不受侵略、沒有戰爭,是因為趙國作為它南面的屏障。秦國和趙國五次戰爭,秦國兩次獲勝,趙國三次獲勝,秦趙雙方都受到損害,而大王憑借完整無缺的趙國,從背後控制了它們,這就是燕國不受侵略的原因。況且秦國攻打燕國的時候,要越過雲中、九原,經過代郡和上谷,歷程幾千裏,即使得到燕都,秦國也會估計到根本無法鎮守。秦國不能加害燕國也夠明白了。如果趙國要攻打燕國的時候,號令一發出,不到十天,就會有幾十萬軍隊進駐在東垣了。進而渡過滹沱河,經過易水,不到四五天,就可抵達燕國的首都了。因此說秦國攻打燕國,要在千裏之外作戰;趙國攻打燕國,只在百裏之內作戰。不憂慮百裏之內的禍患,卻重視千裏之外的禍患,計謀的失誤,沒有比這更嚴重的了。因此希望大王跟趙國合縱親善,天下為一統,那麽燕國一定沒有憂患了。”

燕文侯說:“您說的好倒是好,不過我們國家弱小,西面靠近強大的趙國,南面接近齊國,齊、趙都是強國。您如果一定要合縱來使燕國安全,就請讓我以國相從。”

於是燕文侯資助蘇秦車馬和金銀布帛,讓他到趙國。當時秦陽君已經死了,蘇秦就趁機勸說趙肅侯道:

天下的卿相大臣和一般士人,都仰望四賢君能施行道義,都希望領受您的教誨,並在您面前陳述忠言,為時已經很久了。盡管這樣,但奉陽君妒忌您,而您又不理事,因此賓客和遊說之士沒有人敢親自在您的面前盡忠。如今奉陽君去世了,您才能又跟士人百姓親近起來,我因此冒昧地進言我的淺見。

我私下替您考慮,不如使人民安定、國家無事,並且不要讓人民生事。安定人民最根本的,在於選擇邦交。邦交選擇得當,人民就安定;邦交選擇不得當,人民就終生不安定。請允許我說一說趙國的外患:齊、秦兩國都成為趙國的敵國,那麽趙國人民不能安定;倚仗秦國去攻打齊國,那麽趙國人民不能安定;倚仗齊國去攻打秦國,那麽趙國人民不能安定。因此謀害別人的君主,攻打別人的國家,常常苦於聲言斷絕外交關系。希望您慎重,不要聲張。我說趙國的利害,有如黑白分明,陰陽殊異一樣。您如果能聽從我,燕國一定會奉獻盛產旃裘狗馬的領土,齊國一定會奉獻盛產魯鹽的領海,楚國一定會奉獻種植桔柚的果園,韓、魏、中山等國都可使它們奉獻部分稅賦,供您和後妃沐浴之需,而令親父兄都可以得到封侯。奪取土地,壟斷權利,這是五霸依靠覆滅別國軍隊和擒獲別國將領所要追求的;受封侯爵,顯貴親戚,這是商湯和周武王采用流放甚至殺死國君的辦法所要爭奪的。現在您只要舉手之勞,兩者都可兼而有之,這就是我替您所期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