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十五 韓世家第十五

韓國的祖先和周同姓,姓姬。以後他的子孫侍奉晉君,被封到韓原,此人名叫韓武子。韓武子以後的第三代有個韓厥,他依從封邑的名稱改姓韓。

韓厥,在晉景公的三年,晉國的司寇屠岸賈準備作亂,便說誅殺晉靈公的賊臣是趙盾。趙盾已經死了很久,就要殺趙盾的兒子趙朔,韓厥阻止屠岸賈,屠岸賈不聽。韓厥告訴趙朔,讓他逃離。趙朔說:“你一定能不讓趙氏的祭祀斷絕,我死也就沒有遺恨了。”韓厥答應了他。等到屠岸賈誅殺趙氏家族時,韓厥假稱有病,不肯出來。但程嬰、公孫杵臼把趙氏的孤兒趙武藏了起來,韓厥是知道的。

景公十一年,韓厥和郤克率領戰車八百乘討伐齊國,在鞍地打敗齊頃公,俘虜了逢醜父。於是晉國設置六卿,韓厥位居六卿之一,號為獻子。晉景公十七年,景公生病,占蔔認為,是大業的後代子孫不順心的人作祟。韓厥就稱頌趙成季對晉國的貢獻,並說沒有後人祭祀他,想用這些話感動景公。景公問道:“他還有後代嗎?”韓厥於是說出了趙武的家世。景公因而把趙氏原有的封邑還給了趙武,讓他接續趙氏的祭祀。

晉悼公七年,韓獻子告老。獻子去世,兒子宣子接替他的職位。宣子遷居到州地。

晉平公十四年,吳國的季劄出使晉國,說:“晉國的政治終究會歸於韓、魏、趙三家。”

晉頃公十二年,韓宣子和趙、魏共同瓜分祁氏、羊舌氏的封地分為十縣。晉定公十五年,韓宣子和趙簡子攻打範氏、中行氏。韓宣子去世,兒子貞子繼位。貞子遷居到平陽。

貞子去世,兒子簡子繼位。簡子去世,兒子莊子繼位。莊子去世,兒子康子繼位。康子和趙襄子、魏桓子共同打敗知伯,瓜分了他的封邑,韓的領地更大了,超過了一般諸侯的封地。

康子去世,兒子武子繼位。武子二年,討伐鄭國,殺死鄭君幽公。十六年,武子去世,兒子景侯繼位。景侯虔元年,討伐鄭國,奪取雍丘。二年,鄭國在負黍打敗我國。

六年,和趙、魏一起被封為諸侯。

九年,鄭軍圍攻我國的陽翟。景侯去世,兒子列侯取繼位。

列侯三年,聶政殺死韓相俠累。九年,秦軍攻打我國的宜陽,占領了六座城。十三年,列侯去世,兒子文侯繼位。這一年魏文侯去世。文侯二年,討伐鄭國,奪取陽城。又討伐宋國,到達彭城,俘虜了宋君。七年,討伐齊國,到達桑丘。鄭國反叛晉國。九年,討伐齊國,到達靈丘。十年,文侯去世,兒子哀侯繼位。

哀侯元年,和趙、魏共同瓜分了晉國。二年,滅了鄭國,因而把韓都遷到新鄭。六年,韓嚴殺死他的國君哀侯,而兒子懿侯繼位。

懿侯二年,魏軍在馬陵打敗我軍。五年,和魏惠王在宅陽相會。九年,魏軍在澮水打敗我軍。十二年,懿侯去世,兒子昭侯繼位。

昭侯元年,秦軍在西山打敗我軍。二年,宋軍攻占我國的黃池。魏軍奪取韓國的朱邑。六年,討伐東周,奪取陵觀、邢丘。八年,申不害任韓相,他研究君主駕馭臣下的權術,推行法家的主張,國內穩定,諸侯不敢來侵犯。十年,韓姬殺了他的國君悼公。十一年,昭侯到秦國朝拜。二十二年,申不害去世。二十四年,秦軍攻占我國的宜陽。

二十五年,發生大旱災,建造了一座高門。屈宜臼說:“昭侯不會從這座門出去,為什麽呢?因為不合時宜。我所說的時宜,不是具體的時日,人本來就有順利和不順利的時候。昭侯曾經有過順利的時候,那時他不修建高門。去年秦軍攻占韓國的宜陽,今年韓國大旱災,昭侯不在這個時候撫恤百姓的急困,反而更加奢侈,這叫做‘時絀舉贏’(衰敗的時候去辦興盛時候的事)。”二十六年,高門建成,昭侯去世,果然沒從這座高門出去。兒子宣惠王繼位。

宣惠王五年,張儀任秦相。八年,魏軍打敗我國將領韓舉。十一年,韓侯改稱號為王。和趙國在區鼠相會。十四年,秦軍在鄢打敗我軍。十六年,秦軍在脩魚打敗我軍,在濁澤俘虜韓國的將領、申差。韓王著急,韓相公仲侈對韓王說:“盟國不可依仗,現在秦國想攻打楚國很久了,君王不如通過張儀與秦國講和,用一座名城賄賂秦國,制造器械裝備軍隊,和秦軍南伐楚國,這是丟一得二的計策。”韓王說:“好。”於是讓公仲侈秘密啟程,準備與西邊的秦國講和。楚王聽到這個消息非常恐懼,召見陳軫把情況告訴他。陳軫說:“秦國想攻打楚國很久了,現在又得到韓國的一座名城及經過裝備的韓國軍隊的幫助,秦國和韓國聯合進攻楚國,這正是秦國祈禱祭祀夢寐以求的事。現在它已經得到了機會,楚國一定會遭受進攻。君王聽我的意見,警戒國境的四周,發兵揚言援救韓國,讓戰車布滿道路,派遣使臣,多備隨行的車輛,滿載重寶財物,讓韓王相信楚王真要發兵救他。縱然韓國不肯完全聽從楚國,韓王一定感激楚王的恩德,必定不會跟秦國像兄弟一樣來攻打楚國,這樣秦國和韓國就不和睦了,他們的聯軍雖然來攻打,對楚國也不會構成大患。如果能使韓國聽從楚國和秦國斷絕關系,秦王一定大怒,對韓國深惡痛絕。這樣韓國向南結交楚國,必定輕視秦國,輕視秦國,它應酬秦國必定不會恭恭敬敬。這就是借助秦、韓兩國軍隊的矛盾,免除楚國的禍患。”楚王說:“好。”於是在國境加強警戒,發兵聲言援救韓國。命令戰車布滿道路,並派遣使臣,發了很多隨行的車輛,滿載重寶財物到韓國。使臣對韓王說:“我們楚國雖小,但已把軍隊全部派出來了。希望貴大國在和秦軍戰鬥中隨心所欲,我們楚王讓楚軍為韓國作出犧牲。”韓王聽後高興萬分,就取消了公仲侈去秦國議和的行動。公仲侈說:“不行。真正要攻打我們的是秦國,以虛名援助我們的是楚國。君王倚仗楚國的虛名,而輕易與強秦為敵,君王必定會被天下的人大大譏笑。況且楚國和韓國不是兄弟國家,又不是事先相約攻打秦國。在已經有了秦、韓聯合進攻楚國的跡象時,楚國因而聲言發兵救韓國,這一定是陳軫的詭計。況且君王已經派人把想法告訴秦王,現在又決定不去,這是欺騙秦國。輕易欺騙強大的秦國,而聽信楚國謀臣的話,恐怕君王一定會後悔的。”韓王不聽,於是和秦國絕交。秦王因此大怒,增加兵力討伐韓國。雙方大戰,而楚國的救兵沒有到韓國來。十九年,秦軍在岸門大敗我軍。韓國送太子倉到秦國做人質,秦國才與韓國講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