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例一:月滿福滿福州的中秋圓月

2009年中央電視台邀李漢秋等專家在福州拍“中華長歌行·中秋節”專題片,介紹福州的中秋節俗,如“擺塔”是迎接戚繼光抗倭部隊的。2012年中央電視台中秋晚會又在福州舉行,晚會分為“親情”、“鄉情”和“中華情”三個篇章。其中親情篇——《月上枝頭》,表現“魅力榕城”的榕樹品格和共慶佳節的溫馨場面;鄉情篇——《坊巷月光》,詮釋“三坊七巷”的人文特征和“有福之州”家家團聚的場景;中華情篇——《月滿福滿》,傳遞全球華人“天涯共此時”的歡樂情懷。

福建是大陸距台灣最近的省份,也是全國著名的僑鄉以及台胞祖籍地。在距台灣最近的省會中心城市福州舉辦中央電視台中秋晚會,突出了福建僑台特色,完美融合“福州月”與“中華情”,以海峽之名,傳故土之情,系血脈之緣,圓團圓之夢,為全球華人送上一份月圓情濃的盛宴。晚會突出“圓”,全面展示兩岸同胞五緣(血緣、地緣、文緣、神緣、業緣)相近、血脈相連的歷史淵源和海峽兩岸和平發展的良好態勢以及中華大家庭的大團圓;演繹“福”,充分展現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實現祖國發展強大,為中華兒女帶來的幸福生活,以及積極推動祖國和平統一大業為兩岸人民帶來的福祉。

為突出體現中秋大團圓這個主題,晚會舞台背景與水景中,還設置一輪“超級月亮”,直徑達24米。演員在“月亮”前表演,給觀眾“人在月中遊”的感覺,營造出亦真亦幻的視覺效果。

《海上明月》為2012年中央電視台中秋晚會“福州月·中華情”主題歌,旋律優美的歌曲結合了中秋氛圍、民族情懷與福州元素:

月亮升起來,照亮一片海。

親情友情中華情,情濃分不開。

月明好還鄉,有夢更精彩。

千裏萬裏心相通,人間真情在。

月圓彩雲追,天地入胸懷。

鄉音鄉情最難改,一代又一代。

海上生明月,心系千裏外;

挽起五湖和四海,都是一個愛。

花爭艷,人爭秀,良宵看不夠;

一城綠蔭又逢秋,月上榕樹頭。

閩台為海濱鄒魯,多文人學士,中秋賞月也是一項重要活動。閩台江河縱橫,依山面海,在水中賞月別有一番情趣,為文人學士所鐘情。福州閩江萬壽橋下,中秋之夜文人常聚在一起賞月“盤詩”。廈門中秋節士人相約駕一葉之扁舟於鷺江中流,與月上下,令人詩興大發。台灣澎湖中秋節“於是夜風晴月朗時,買扁舟一葉,放乎中流;斯時微波不動,星月交輝,水天一色,極目無際,心曠神怡,恍如置身瓊樓玉宇之中,真奇觀也”。

中秋節正是收獲季節,福建平和“凡裏社各備物以祀土神,即古者秋報遺意也。坊間神祠斂錢致祭,或演雜劇,村落間群以酒肉祀於田間,逐處皆然”。台灣也是“中秋,祀當境土神。蓋古者祭祀之禮,與二月二日同;春祈而秋報也……山橋野店,歌吹相聞,謂之‘社戲’”。可見,中秋節同是閩台民間慶豐收的日子。

中華傳統節日,通常是家庭成員團聚之機,這是中國人民自古以來重骨肉之情,重視家庭生活的集中反映。親友們互相往來也是許多傳統節日的重要內容。你來我往,相互增進感情。傳統節日這種加強親友聯系、調節人際關系的功能,對華人的文化心態產生很大的影響。這就是在歲時年節中人們特別強烈的思親思鄉之情。

月亮升得再高,也高不過天;遊子走得再遠,也走不出對祖國、家鄉、親人的思念。時代在進步,科技日新月異,歡度中秋之夜的形式在悄然變化,但古老的民俗文化是幾千年歷史的積澱,是永遠不會消失的,她正以新的面貌表現出自己的活力和魅力,中華民族中秋之夜家國大團圓的情結永遠世代相傳。

(莆田學院方寶璋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