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王佟生口述(第3/7頁)

定:我記得紫碧山房都是假山石,堆得特高。

王:原來紫碧山房上面有橫雲堂,我們家就住在橫雲堂下面,這不都燒了嘛。

定:你奶奶的爸爸早前當侍衛,在圓明園那兒分的地,後來生的您奶奶,那您奶奶也是在寒山生的嗎?

王:不是,她是在老家。因為我這太姥爺,就是這個林老爺,林太監,是沒進宮之前生的這孩子,他就這麽一個閨女,所以他就把這個女兒帶到身邊,好侍候他啊。我奶奶跟著他的時間比較長,從一九零幾年就一直跟著他,在這邊種地種了9年,後來(一九)三幾年的時候太姥爺歲數也大了,都七十多了,老家家裏還一大堆事,那邊還一大片地,那不都有錢莊……滄州那邊,我奶奶就回去了。

定:那您奶奶回去了,太姥爺留在這兒,誰侍候他呀?

王:我爸爸侍候。我爸也一直在這兒。為什麽我那太姥爺老說“我就這麽一孫子”啊,其實是他外孫子。

定:就是說,這個太姥爺到了圓明園這兒以後就沒離開?

王:一直沒離開。他一直在這園子裏頭。我太姥爺一百多歲死的,就死在這紫碧山房。圓明園東邊有4棵大的桑葚樹,他埋到那兒了,就紫碧山房東邊。

定:寒山那兒當時除你們家之外還有幾家?

王:最早的時候就是兩家,主要是林家,我們家是王家,是跟著林家走的。劉家是後來以後過去的,(一九)四幾年過去的,把他們弄過來之後他們自己蓋的房,就靠近東邊。還有一郝家,郝家那老頭是在北大教學。還有一個,我那時候管她叫姑奶奶,她在北大南面有一大院子,那是她們家的,那老太太有錢,也是沒有後人。圓明園紫碧山房那兒就這麽幾家。

2.另一個太姥爺

王:我兩個太姥爺,一個太姥爺在宮裏當侍衛,就是這個林太監;一個太姥爺是張之洞。就是我奶奶那邊是一支,我母親這邊是一支。

定:您老姥姥這又是一家了,不是王家也不是張家,是……

王:李家。那時候張之洞四個媳婦,第一個是石夫人,然後唐夫人、王夫人,王夫人就是王懿榮他妹妹,不是都死了嘛,然後還有我那老姥姥李佩玉。

定:她是什麽地方人?

王:是山西人,太原。她一直住在太原的晉祠,她爸爸一直是在那兒教學的。李佩玉是張之洞到山西以後納的妾。其實說納妾他也沒納妾,張之洞不是到山西當巡撫去了麽,那會兒王夫人不是死了麽,到山西他就算了一命嘛,人家就說張之洞,說你這一輩子啊,你骨太硬,你以後不要娶妻,不要納正室的人,你就娶妾。正好他在山西不就碰見我這太姥姥李佩玉嗎,我太姥姥彈琴彈得特別好,她跟張之洞從感情上又特別好,張之洞又剛死了夫人,又不願意再娶個夫人,後來不是給他調到兩廣去了,到兩廣當總督去了嗎,這樣,就把李佩玉帶到兩廣去了。帶兩廣去以後李佩玉就給他生了幾個孩子,老二叫挺,我姥爺是老三,叫侃,還有老四,叫實。好幾個呢,還有老六也是,叫張仁蠡。要說起這個就太復雜了,就跟圓明園都沒關系了。後來這個挺不是死到湖北新軍了嘛,張之洞練湖北新軍的時候他死在湖北了。我親姥爺叫侃,他是生在廣州。張之洞死的時候把他弄回來了,讓他回南皮去,回老家隱姓埋名。張之洞他們家的(行輩字)原來是按金木水火土走的,洞是水,然後下面是木,我姥爺應該在木字上頭,這才對。張之洞就讓家裏以後改成“仁厚尊家法,忠良報國恩”,往下這麽排。我姥爺後來單起了一名(張)丹亭,亭不也是木頭嘛。實際他叫仁侃,張仁侃,是李佩玉生的。我母親過去叫張厚賢,就是按“仁厚尊家法……”按這個排的。

定:您這個親姥爺生了幾個女兒是吧,沒有兒子?

王:對,都是女兒。張之洞所有的孩子們,就是他的兒子生的,都是女孩。就是到老六,老六納了一個妾,完了以後生了兩個男孩,有一個就老到南皮去。南皮不是有一個張之洞研究會麽,南皮有時候我也去,叫我過去。但是家裏事兒沒法說,說不清楚。因為我姥爺跟老四,他們倆就隱姓埋名了。就沒跟著原來那幫清朝的人走。等於老五老六就跟著那幫人走了,到東北去了,到滿洲國去了嘛。後來老五就餓死在日本了,老五沒有後。老六呢,等於在滿洲國也比較有名,在天津,副市長吧,那時候天津不是也歸滿洲國管嘛。到1953年天津鎮壓一批那什麽,反革命,就給鎮壓了。天津鎮壓了好多人呢。他有幾個孩子,有倆兒子,有姑娘,他姑娘我管她叫小姨啊。

我姥爺回(南皮)以後就教孩子去,在慈恩學堂。我母親、我大姨都雙手寫字,棒著呢。我母親是張之洞的親孫女。她們姐妹多,親姐妹4個,我大姨,我二姨,我母親,我小姨,我母親大排行老六,要是按她們4個姐妹,她排行老三。大姨也在南皮九撥那個村,我二姨(一九)三幾年就參加革命了,我小姨參加革命也比較早。我大姨家是地主,老姨是老革命,我二姨也是老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