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關俊民口述(第2/8頁)

下面便將本篇口述中提到的與王府建制相關的內容,作一說明。

(1)清代官書提到,各王府都設有長史1員,是由內務府派給王府當家的最高官員,實際上卻高高在上,有名無實。本篇中關俊民提到,“國家有一個正式任命的長史,那是平常不來的。”即系指這個長史,所謂“國家”,當即皇家內務府。至於他提到的哈家,即住在東總布胡同的四爺哈奉遷,白四所說的“哈一黨,夏一窩”的哈家,則是管理王府中一切事務的管事官,品級高達三品、四品。關俊民說肅王府有兩個大管家,一個是哈奉遷,一個是高玉橫,高玉橫是副總管。這與官書記載的王府設置是相符的。

(2)關俊民本篇口述提到,他的祖上有人在莊園處,也有人在侍衛處。所謂侍衛處,很可能就是官書中所稱的隨侍處,這在官書所載的王府建制中也的確存在。莊園處的職責,是管理王府地產,負責收租、置買土地等事宜,管事者都是從四品、從五品的官員。隨侍處的職守是隨從王爺外出,擔任車前轎後的護衛之責。配備的都是從三品起到無品的“拜唐阿”注41。

據此以推,既然關俊民提到他的祖上既有俸祿又有土地,很可能便是當時王府中有品級的官員,他提到的其他那些莊園處、侍衛處之人包括戴鑫英的祖上,很可能也是如此。

(3)王府中的官員品級有高有低,但地位、待遇與廚房、花園中使役的奴仆,以及守墳的佃戶,待遇顯然不同。官員有俸祿,有官員旗地;兵丁有餉銀餉米,佃戶則靠耕種王府的土地為生。再以肅王墳的情況為例,關先生祖上和白四先生的祖上究系什麽身份,以及戴鑫英提到的“墳少爺”“墳包衣”是否存在又屬哪一種人,就無從得知了。這也就是說,由於年代久遠而且迄今沒有戶口冊、人丁冊為憑,同樣生活於肅王墳,乃至其他諸多的親王墳的為數甚巨的不同人員,究竟屬於什麽身份,已經很難查考了。注42

還要提一句的是,關先生所姓的關,是蘇完瓜爾佳氏,據《八旗滿洲氏族通譜》:“瓜爾佳為滿洲著姓,而居蘇完者尤著”,故列於除愛新覺羅之外的滿洲諸姓之首。

本篇口述完成之後,我特請橘玄雅先生審閱一遍,並采用了他的部分修改和補充建議,為了不影響關先生口述的完整,玄雅先生的意見均放入注釋中。

定:您說您把所有跟肅王家有關的墳地都跑遍了?是這個意思嗎?

關俊民(以下簡稱關):對對,所有這些墳地,差不多啊,我(20世紀)80年代都去過了,包括東邊的萬子營,還騎著車上門頭溝,騎半天兒。當然我們家門口那些我更清楚。我有一個習慣,我老帶著個本兒,想起什麽我就記,慢慢找慢慢弄。我現在不怎麽記了,誰要問,我都是讓他們看我老師(馮其利)的書,都是我老師80年代采訪我大伯父時,我大伯父說的。注43

我大伯父,關宗典,是1915年(出生)的,他父親是莊園處的,榮安,榮五爺。他是小府的時候,就是溥儀出宮前後他去的。溥儀出宮是1924年嘛,1925年之後他去的,可能還不滿十四五(歲)那樣兒。

定:小府指的是什麽?

關:民國時期(肅王府)不是挪到了東四十四條嘛,注44小府就是這個新肅王府辦公的地兒,在王府的前邊,有莊園處,侍衛處,還有管庫的,反正除了馬廄沒搬走,還在市政府那兒,別的都搬到小府了。庚子年之後啊,(老肅王府)變成日本使館,就是現在北京市人民政府,禦河邊上。注45

清末民初的東交民巷使館區(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藏)

1.關家的來歷

定:您現在在什麽地方工作?

關:我在首鋼,現在留守處。首鋼不是都搬家了嘛,我沒走,就留這兒了……

定:您是1968年出生的,那時候“文革”都快結束了。您那麽年輕,怎麽喜歡聽老人們聊這些事呢?

關:小時候一出家門口就看見新墳(詳見下文)那大瓦頂,哎說這幹嗎呀,怎麽這麽好啊!

定:好奇。

關:好奇了,後來慢慢大了,就願意聽他們聊老事兒。

定:您怎麽想起跑這個事兒的?從頭開始說說好嗎?您父母是……

關:我父親歲數大,我父親是1929年的,他後來在起重機械廠。母親也是那廠子的。

定:您父親怎麽就上起重機械廠了?

關:他那會兒招工就去了啊。

定:您對肅王墳這些事感興趣,您父親感興趣嗎?

關:他不感興趣。

定:再往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