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拿破侖帝國的興衰(第3/7頁)

只有英國還是個例外。由於英吉利海峽的阻隔,能在歐洲大陸縱橫馳騁的法軍無法征服這個海峽對岸的國家。雖然皮特已經去世了,而且第三次和第四次反法同盟都沒有什麽收效,但英國上下執行的反法政策並沒有任何改變。這也是拿破侖關注的重點所在。在英國宣布對法國進行封鎖後,拿破侖立即反擊,宣布對英國實行貿易封鎖,這樣,整個歐洲大陸將不能再與英國有任何貿易往來。這也招來了一些貿易商對拿破侖的不滿。英國的海軍力量比較強大,約有一百余艘軍艦,為了與這樣的海軍力量抗衡,保證在未來幾年的海戰不處於劣勢,拿破侖也積極擴充海軍力量,加快船只建造速度,並修理港口。

在與英國展開海戰之前,西班牙半島的事情需要拿破侖先行處理,這樣他才能沒有後顧之憂。 1807年,法軍開始遠征葡萄牙,攝政王約翰六世乘船逃往巴西。1807年11月30日,法軍占領了裏斯本。這個地道的英國殖民地被法國占領了,但這只是法國準備進攻西班牙的前奏罷了。西班牙國內也是一片混亂。人們對王室寵臣戈多伊正極度不滿,阿斯圖裏亞斯親王費迪南則打算利用這一點,奪取政權。拿破侖認為,這樣一個內部混亂的國家,推翻它應該易如反掌。不過,他還是盡量爭取西班牙人民的支持。他打出了為人民恢復文明的旗號,希望得到人們的理解。法軍以海戰和大陸封鎖為借口,進入西班牙半島,並很快將西班牙的海岸和軍事要地控制起來。戰火已經燒到了馬德裏附近,西班牙王室原本打算像葡萄牙布拉幹薩王朝一樣逃往第三國,但是遭到了人民的反對。阿斯圖裏亞斯親王趁機宣布為王,定稱號為費迪南七世。趁這次西班牙宮廷內亂,拿破侖率軍進入馬德裏。

費迪南在奪取王位後,又把王位歸還給他父親。為了討好拿破侖,他父親則辭讓王位。最高“政務會”、卡斯蒂利亞議會和馬德裏市議會在拿破侖的幹涉下,最終把王位授給拿破侖的哥哥約瑟夫·波拿巴。

第五次反法同盟戰爭導致的帝國衰落

第五次反法同盟也是在這時開始形成的,發起國是意大利、西班牙和荷蘭。這些國家都對法國有不滿情緒,但具體原因卻各不相同。意大利主要是因為羅馬宮廷對拿破侖的統治心有抵觸;西班牙則感到民族榮譽受到侵害,因為拿破侖硬是任命了一個外國人擔任國王,而且改變了這個國家不少的風俗習慣;荷蘭則主要因為貿易上受到不少損失,不滿法國對英國的貿易封鎖令。奧地利也不願因為戰爭的失敗而永遠處於從屬地位,英國則一直在一旁靜靜等候時機。另外,教皇對法國的態度也發生了改變,由於拿破侖沒有歸還被督政府並入西沙爾平共和國的教會領土,教皇也加入了歐洲反法同盟。

法國和教皇的沖突還遠不止這些。為了清除羅馬所屬各邦的英國間諜,米奧利斯將軍奉拿破侖之令占領了羅馬。拿破侖還不顧教皇開除他教籍的威脅,將原屬教皇的安科納、烏爾比諾、馬切拉塔、卡梅裏諾等地劃給了意大利王國。1808年4月3日,教皇的聖使離開巴黎,這代表著法國和教皇的鬥爭正式拉開序幕。

西班牙半島的形勢也很不樂觀,戰火四處燃燒。1808年5月27日,費迪南七世在塞維利亞省政務會上被承認為西班牙王,但武裝起義在未被法軍占領的各省紛紛發生。6月16日,波爾圖也爆發了葡萄牙人的起義。在科爾多瓦故國的貝蘭,杜邦將軍戰敗投降。西班牙人看到了勝利的希望,很快,費迪南七世在馬德裏宣告即位,而拿破侖擁立的約瑟夫·波拿巴則被迫逃離。西班牙人取得了階段性的重大勝利。葡萄牙方面,由於兵力缺乏,朱諾將軍在簽訂辛特拉協定後,率軍撤離了葡萄牙,這個王國隨後被英國將軍威靈頓率兵占領。這時,奧地利積極擴充軍備,準備發動新的對法戰爭。瑞典國王也表態將反對拿破侖帝國。好在俄國還信守俄法聯盟和提爾西特和約,這才沒有使法國腹背受敵。拿破侖感到萬分慶幸,為了消除後顧之憂,他於1808年9月27日與亞歷山大達成協議,約定互不攻擊對方,俄國同時負責防備瑞典偷襲法國。

不再擔心後院失火的拿破侖放心地親自率兵趕往西班牙半島,並很快改變了戰爭格局。他指揮的八萬人軍隊,都是從德意志調來的,士兵們個個經過實戰,經驗豐富,因此能夠接連取得勝利,並很快將西班牙的大部分省份收復了。以解放者姿態進入馬德裏的拿破侖,告訴半島居民,他取消了異端裁判所和封建特權,雖然西班牙人可能會有不同看法,但實際上,對西班牙人來講,這是一種文明和自由的進步,會促進西班牙的繁榮和發展。事實也的確如此,由於西班牙國內寺院林立,僧侶專權,一直處於愚昧、貧窮和落後的狀態,只有改變目前的社會狀態才能有所發展,才能進一步建立民主和自由。雖然對歐洲各國來講,拿破侖是個壓迫者,但對西班牙半島來講,拿破侖卻給這裏帶來了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