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中國文明的確立 (至公元前500年)

黃河在中遊開始離開蒙古草原的不毛之地,經黃土高原,奔向下遊的平原地區。這個肥沃地區靠零星的降雨來滋潤土壤,有時傾盆大雨帶來突發的洪水;但是更多的時候是連續幾個季節都沒有降雨,這樣莊稼就會遭受幹旱。降雨取決於季風到達最北的範圍,有的年份降雨就無法到達該地區。

在這種脆弱的環境裏,公元前3000年前,新石器時代的農民開始種植粟。後來,黃河流域的農民開始種植來自中東的小麥和大麥、亞洲季風氣候區的水稻。但是在一個可能極其缺乏水資源的地區,水稻的種植從來不多,更多的是耐幹旱的粟、小麥和大麥。

在黃河流域的中遊地區,三種不同的新石器時代居民點被發現了。其中之一被稱為“黑陶文化”,它發展出相當大的村落,有時還用堅固的土墻圍住。有關他們的大型祭祀陶罐形狀的詳細情況與中國文明早期的青銅器非常類似。因此,“黑陶”民族很可能是歷史上中國人的祖先,雖然還不敢肯定地認為,創造了其他風格陶器的民族沒有為正在形成的中國文明做出貢獻。

從根本上說,中國文明是獨立興起的。半幹旱黃土的獨特自然環境意味著,日常農業勞動與其他地區不同;而這為獨特的、相對較高水平的、公元前2000年左右開始發展的文化提供了條件。但是在它的早期,中國文明似乎已經受到外來入侵者的影響,這些外來入侵者的一些基本技術至少間接地來自西亞。

安陽的考古發現證明了這一點,安陽是商朝的都城之一,年代定位於公元前1400~前1100年。安陽揭示了與黑陶村莊農民遺留物質的一些重要差異。特別是,王室墓葬包括殉葬馬骨架、青銅武器和用具、馬車。顯然,這些特點是幾乎同時代中東、希臘和印度戰車征服者的強烈余音。其他兩個證據是復合弓箭(特別加強了力度以使它更短但更有力,因此,在戰車範圍內非常有用)和城市的長方形布局,城墻內兩條主要街道在中心呈十字形交叉。

中國文明的獨特性以及黃河流域與西亞的遙遠距離,給一些學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們否認中國如此之早就與中東有如此重要的聯系。中國文字的獨特性和中國青銅器鑄造的高超技藝,也給那些否認中國文明從根本上說受到遙遠西邊所發生的事件影響的人以深刻印象。但是一旦戰車受到人們喜愛,那麽使用這種新式和占據壓倒優勢武器的人就發現,它很容易征服中亞綠洲的和平農耕者,正如其他戰車兵能夠征服美索不達米亞、埃及、印度和愛琴海地區一樣。此外,面積不等的綠洲遍布中亞各地,這些綠洲都位於雪山融水形成的河流沿岸,這些河流最終注入喜馬拉雅山、阿爾泰山、天山腳下的沙漠之中。的確,在一定意義上,黃河流域只是最大和最東邊的綠洲而已,位於一條大河旁邊,這條大河能夠突破沙漠障礙,重新到達雨水灌溉地區,並且最終注入大海。

年代順序關系符合戰車技術向東、向西和向南傳播的觀點,因為征服者的戰車首次出現於中東的時間,與同樣的軍事裝備到達中國之間相隔200年。但是這些綠洲的考古調查仍然是初步的,沒有發現任何戰車征服者的證據,盡管人們期望在那裏可能追尋到戰車征服者的足跡。這意味著與西亞的聯系歸功於安陽的統治者的說法仍然只是一種推測。

商朝

一般認為,中國第一個人類統治的王朝是夏朝。盡管沒有考古發現能夠支持這一觀點,除非黑陶村落代表那個朝代的物質遺存。另一方面,安陽確實屬於記載於中國歷史中的第二個朝代——商朝。兩種傳統的編年史中比較短的那種確定商朝為公元前1523~前1028年,現代學者找不到任何理由去質疑這部文獻的正確性。

顯然,解釋不完整的考古時代需要備加小心。如果征服者的確經過中亞的綠洲來到這裏,那麽他們可能與當地婦女通婚,在大約兩個世紀裏,派他們的子孫前往一個又一個綠洲。所以,我們不必設想,當商朝在中國建立的時候,印歐語系蠻族人像湧入印度那樣大批遷徙。此外,征服者顯然很快就采用了被征服者的許多文化;或者更準確地說,當商朝貴族對黃河流域農業人口建立統治時,統治者很可能開始征收賦稅,作為收入的一部分,以維持一群因專業化而迅速提高了技術的工匠。其中有些技術對中國來說似乎是新的,例如,青銅鑄造和車輪制造技術——它們是至關重要的戰車裝備。但是新技術也能夠用於舊目的,正如商朝墓葬出土的數千件用於儀式的精美青銅器所證明的。因為許多青銅器的形狀類似於黑陶居民已經熟悉的形狀。裝飾這些青銅器表面的扭曲的動物幾何紋形也許起源於黑陶居民熟悉的古老木雕藝術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