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文明擴散的第一階段 (至公元前1700年前)

約公元前4000~前1700年間,人類社會受到兩種同心震蕩的擴散的影響。這猶如在約3000年的時間間隔中,石頭被扔進了一口池塘,激起了陣陣漣漪。地理和社會上的復雜性意味著兩股連續浪潮的傳播並不遵循嚴格的幾何類型,而是要麽在這裏向前飛奔,在那裏又造就了一座保守主義的孤島,或者在其他某個地方突然受阻於無法逾越的氣候障礙。盡管復雜,但比喻還是有用的。在歐洲、亞洲和非洲的各種不同地形中,中東類型的刀耕火種農業不斷地傳播到溫度、降雨和天然森林覆蓋率等條件適宜的新地區。因此,有些距離遙遠、我們完全可以稱之為文明的更復雜的社會,也在特別適合人類居住的新的地區成功地建立起來了。

畜牧業

隨著刀耕火種農業的傳播、依賴這種生活方式的人口增加,這種最早的農業類型發生了兩個重要變化,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第一,農業最早興起於歐亞大陸山丘和山區以北的大草原地區,那裏樹木很少,具備適合刀耕火種農業的自然條件的土地也相應很少。另一方面,那個地區特有的廣闊草原特別適合養殖被馴化的畜群。因此,當接觸到最早的農民發展出來的一系列技術時,草原地區的狩獵者也正在有效地適應自己的地理環境,他們接受了動物馴養,而拒絕了農業生產所必需的繁重的墾殖和收割工作。

因此,一種獨特的遊牧生活方式出現了,它熟悉農業,但又輕視農業。相似的環境也存在於山區南面,盡管那裏的氣候更炎熱和幹旱,草原在阿拉伯半島北部以弧形退化成沙漠。也是在這裏,畜牧業發展成為新石器時代農業技術的變種。南部地區被馴服的動物種類不同於北部喜歡的體形龐大的牲畜。綿羊、山羊、毛驢比牛和馬能更好抵禦半沙漠氣候固有的夏季飼料短缺,而較大的體形有助於牛和馬度過北部草原寒冷的冬天。

作為農耕世界南北兩翼的一種生活方式,畜牧業出現的時間難以確知。公元前3000年前,也許沒有多少人口以畜牧業為生。此後很長時間,草原地區對遊牧生活的適應也不徹底。例如,直到公元前900年,騎馬這種似乎很簡單的技術才變得普遍,也許因為馬鞍上的生活需要飼養馬匹,而且馬匹需要被訓練到被人騎上去而不至於驚慌,也需要訓練能夠始終駕馭馬匹的人,即便最初的結果都是野性的反抗,以及被重重地摔在地上。

像狩獵者一樣,遊牧者也是以食草動物為生。他們像狩獵者一樣,也追求漫遊的生活,為了給牲口尋找草料,他們遠距離遷徙。遊牧者常常選擇多少有些規律的遷徙模式,隨著季節的變化而從低地向高地牧場遷徙。牧民首先必須保護牧群不被敵對的肉食者所掠奪,無論這些肉食者是動物還是人類。這種生活需要一個首領,他決定遊牧的路線,當遇到敵對者企圖入侵部落的傳統牧場或劫掠牲畜的緊急情況時,他指揮整個部落進行抵抗。

成功的大型獵物狩獵者特有的戰爭組織和暴力習性仍然接近這種生活的表面現象,而最早的農耕社區是相當和平和平均主義的。這種差別使遊牧人群與農耕人群發生軍事沖突時占有明顯的優勢。的確,遊牧人群樂在其中,他們一直渴望通過征服和剝削,像馴服牲畜一樣馴服農耕人群。

此後舊大陸的人類歷史取決於農耕帶來的人數上的優勢與遊牧所需要的更優越的政治—軍事組織之間的相互角力。這種平衡有時有利於一方,有時有利於另一方,取決於社會組織、凝聚力的起伏,以及技術的發展。大征服者和帝國創建者的偶然出現、或者災難性瘟疫的暴發,對打破這種平衡也不時發揮著作用。無論何時何地,農民與遊牧民之間關系的重大變化都給人類社會帶來巨大的痛苦和混亂,但是這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之間的流血沖突也刺激人類冒險嘗試從未有過的生活。因此,公元前3000年後整個舊大陸社會演變的步伐大大加快了。

犁的發明也非常顯著地改變了人類生活的結構,使人類生活多樣化。公元前3000年某個時間,也許是此前不久,在某個地方,人類學會了如何利用牲畜的力量從事耕耘活動。這產生了幾個重要的後果。它把谷物種植與牲畜飼養空前地結合起來了,使二者相互依賴。它還把一些優於其他耕作方式的重要特點帶給了中東農耕方式,因而使其臻於成熟。

首先,犁使谷物生產者能夠永久性地定居在一個地方。隨著農耕群體的劇增,很顯然,適合刀耕火種的林地越來越難以尋覓。解決方法之一就是從其起源的中東多山地區向外遷徙,因而也把農業傳播到各地。但是留在原地的農業群體不得不越來越頻繁地返回到已經被耕種過的土地。在這種情況下,再也不能奢望肥沃的處女地了。但是,犁使人類能夠比僅僅用鋤頭、鎬耕種更多的土地,通過從更多的土地上收獲產量不高的作物,農民能夠維持甚至增加食物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