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西方領先的世紀(第6/20頁)

公元前9600年新仙女木事件結束後,世界變得暖和,此時側翼丘陵區與3000年前的情形並不一樣,當時世界在經歷了冰河時期後也開始變得暖和。全球變暖也沒有兩次踏進同樣的社會。在早期的溫暖時期,諸如恩·馬拉哈地區的人們開心地享受著自然界的豐富資源,而公元前9600年後側翼丘陵區的人們則將大量的資源投入了宗教。公元前9600年之後建立的很多地方都有精心埋葬的人類和野牛的顱骨,還有一些看起來像公共聖壇的大型地下房間。在敘利亞的傑夫阿瑪地區,法國考古學家在一個大的地下房間周圍發現了10所多功能的房子。一張凳子上擺放著一個人類頭顱,在房間的中間,是一個沒有頭的骨架。這看起來就像是活人獻祭。

最令人驚訝的要數哥貝克力山丘。它坐落在山頂上,可以俯瞰土耳其南部。自1995年以來,德國和土耳其的挖掘者已經挖出了四個凹陷的房間,高10英尺,寬30英尺,可以追溯到公元前9000年或者更早。就像那些在柯爾梅斯·德雷發現的更小、更早的房間一樣,每一個房間都特意填滿了東西。房間裏都有T形石柱,有的石柱甚至有7英尺高,雕有動物紋飾。根據古地磁測年法,至少還有15個巨石遺跡埋在地下。這個遺址可能總共有200個石柱,其中許多都不止8噸重。挖掘者還在一個礦場發現了一個重達50噸、高約20英尺的未完成的石柱。

早期的人類僅靠打火石完成了這些工程。雖然我們永遠也不會知道為什麽這個特別的山頂會如此的神聖,但它看起來確實像一個宗教聖地。也許它是一個歡度節日的地方,幾百個人在這裏一次聚上幾周,雕刻石柱,然後把石柱拉到房間立起來。不過,有一件事我們可以肯定:歷史上從沒有這麽大規模的集體合作。

人類並不是被動地接受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他們利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希望在面對災難時獲得神靈和祖先的幫助。雖然我們中的大多數人懷疑這些神靈以及祖先的靈魂是否真的存在,但是宗教儀式卻可以被當做社會黏合劑。毫無疑問,那些相信通過宗教儀式會獲得神靈幫助的人會更加堅強地面對困難,並且無論情況多糟,都能團結在一起。

到了公元前10000年,側翼丘陵區的發展早已領先於世界上的其他地區。大部分地區的大部分人仍然不停地在洞穴和野外之間變換著住處,就像2004年在中國的龍王發現的遺跡那樣,唯一能夠證明他們活動的就是一些燒土遺跡。在這個遺址發現的一塊破碎的頁巖或許只是一塊普通的石鏟,意味著人工種植谷物的時期開始了,但是這裏沒有像阿布胡賴拉丘那樣飽滿的黑麥種子,更不用說諸如穆賴拜特和柯爾梅斯·德雷那樣的遺址了。美洲最廣為人知的遺址要數一間裝滿了彎彎的小樹苗的小屋,它是由一群細心的挖掘者在智利的蒙特沃爾德發現的。在印度,考古學家還沒有更多發現。散落的石器是唯一可以證明有人類活動的證據。

一個與眾不同的西方世界正在形成。

變化的天堂:人類生產方式的巨變

到了公元前9600年,地球再一次變得暖和。這一次,側翼丘陵區的人們已經知道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牧草了。他們馬上(所謂的馬上,是在當時看來)又開始了耕種。到了公元前9300年,約旦河谷地區種植的小麥和大麥的種子比那些野生的種子要大得多,人們也開始修剪無花果樹,以提高產量。目前世界已知的最古老的谷倉——黏土建造的小屋,寬和高各10英尺——就是在公元前9000年左右出現在約旦河谷的。在那個時候,人工種植已經在側翼丘陵區至少7個地區發展起來了,從現在的以色列到土耳其的東南部。到了公元前8500年,飽滿的谷物種子在整個地區都已經很常見了。

以現代的標準來看,這個地區的變化發生得非常慢,但是在接下來的幾千年裏,側翼丘陵區與世界上其他地方的差異越來越明顯。這個地區的人們不知不覺中改變了植物的基因,使得這些植物只能人工種植,必須依靠人類來生長。就像狗一樣,這些植物需要我們,正如我們需要它們那樣。

像動物一樣,這些植物進化了,因為它們的DNA傳到下一代時發生了隨機突變。植物的突變偶爾會增加植物繁殖的概率。當環境也發生變化的時候,這種情況就變得相當普遍,就像永久性村莊的產生使得小型、溫順的狼比那些龐大、兇猛的狼更受歡迎,或者就像人工種植使得飽滿的種子比個頭小的種子更具優勢。我之前已經提到過,野生谷物的繁殖需要等它的種子成熟後落到地面,外殼破碎,然後種子才能生長。但是有一些植物(也就是一百萬分之一或者兩百萬分之一的概率)的基因會發生隨機突變,而這個基因加固了連接種子和植物的葉軸,也加固了保護種子的外殼。當這些種子成熟後,它們並不會落到地面,外殼也不會破碎。這些種子會等著采集者來把它們拾起。但是每一年在采集者到來之前,那些變異的植物就已經死亡了,因為它們的種子無法進入土壤,從而使這個突變成為不利的突變。如果人類搖晃這些植物,拾起掉落的種子,也會發生同樣的情況。突變的種子不會掉落,它們會再一次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