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西方領先的世紀(第3/20頁)

長久以來,考古學家都認為人們積極地馴養狗,把較溫順的狼當成寵物來養,讓它們生出更加溫順的狼崽——它們喜歡人類就像人類喜歡自己那樣。但是,最近的研究表明,自然選擇再一次不以我們的意志為轉移。不過,不管怎樣,狼、垃圾以及人類之間的相互作用,產生了我們稱為“狗”的動物,這些狗可以殺死攜帶病菌的老鼠,甚至可以與狼作戰,從而成了男人最好的朋友。狗也是女人最好的朋友:公元前11000年左右,有一位年老的婦女被埋葬在恩·馬拉哈。她的一只手搭在一只小狗上,他們看起來就像睡著了一樣[3]。

懶惰、貪婪創造了西方特色的生活方式

在本書的前言部分,我將科幻作家羅伯特·安森·海因萊因的俏皮話“懶人想尋找更簡單的方法解決問題,於是就有了進步”擴展為一個社會學理論,即歷史是因為懶惰、貪婪和恐懼的人們(他們往往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麽)為了獲得更簡單、更有益和更安全的生活而產生的。這個準則在冰河時期末期對側翼丘陵區的人們產生了巨大影響,創造了具有西方特色的生活方式,使得西方的社會發展快於地球上的任何一個地方。

我們或許可以將這一點歸功於(或者歸咎於)女人。在現代的狩獵采集社會,婦女主要做采集工作,而男人主要負責狩獵。男人的墓中主要是矛頭和箭頭,女人的墓中主要是磨削工具,據此我們可以判斷,史前發生在東西方的事情差不多是一樣的,這提示了目前為止本書主要問題的答案——我們在提到西方與其他地方不同的生活方式時,該從什麽時間、什麽地點說起——約15000年前,側翼丘陵區婦女的聰明才智。

野生谷物是一年生植物。也就是說,它們在一個季節裏生根發芽,最後枯萎,然後在來年的時候,它們的種子長成新的植物。當植物成熟時,它的葉軸(連接種子和植物的小莖)就會變得脆弱,然後這些種子就會紛紛落到地面。種子落到地面時,外殼會摔碎,然後就會發芽。對於15000年前的采集者來說,收集種子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拿著籃子,搖晃植物,把快要成熟的種子晃下來。唯一的問題是,每一個地方的每種野生植物的種子是在不同時期成熟的。如果這些采集者來得晚了,大部分的種子已經掉落,生根發芽或者被鳥兒吃了。如果他們來得太早,葉軸還太硬,也就不容易把種子搖落下來。不管是哪一種情況,他們都會失去大部分的谷物。當然,他們也可以不停地來到同一個地方,不過這樣他們就沒有那麽多的時間去其他地方。

我們不知道懶惰(不想從一個地方走到另一個地方)、貪婪(想要獲取更多的食物)和恐懼(對饑餓的恐懼或者恐懼他人搶先獲得食物)是否真的給了人們靈感,但是有人——很有可能是一個女人——想出了一個好主意:可以把最好的種子重新種植在特別肥沃的土壤裏。之後,她很可能這樣想:如果我們照料這些種子——翻土,拔草,甚至給這些植物澆水,那麽我們每年都可以得到它們的果實,甚至會給我們帶來更多的果實。生活非常美好。

側翼丘陵區再一次為我們提供了最早的直接證據,對此我們要間接地感謝社會復興黨。社會復興黨最廣為人知的是他們在薩達姆·侯賽因的領導下,在伊拉克發動了恐怖的政治運動,不過他們首先於1963年在伊拉克鄰國敘利亞取得執政地位。在清除對手後,他們開始對敘利亞進行現代化改造,其中一個重要的舉措就是在幼發拉底河上建設水壩,形成一個長約50英裏的阿薩德湖——阿薩德湖目前供應著敘利亞大部分的電力。敘利亞文物總局預測洪水將會淹沒側翼丘陵區的核心地帶,因此發動了一場國際性的運動,研究可能會受到破壞的地區。1971年,一支英國考察隊發現了阿布胡賴拉丘。阿布胡賴拉丘上的發現表明公元前7000年左右,這裏曾經有一個村莊,考古學家也對此提供了大量的書面證據。不過有一道地溝顯示,這個村莊是建立在更早時期的一個定居點的廢墟上,這個定居點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2700年。

這是一個巨大的意外收獲。發掘者開始與時間賽跑,因為洪水正在逼近;他們還要和戰爭賽跑,因為敘利亞的軍隊正在召集工人與以色列交戰。當洪水淹沒這個地方的時候,挖掘隊已經挖掘了500多平方英尺的土地:雖然只是一小片區域,但這卻是考古上的一大重要發現。他們發現了半地下的環形小屋、磨削工具、壁爐以及幾千個燒焦了的種子。這些種子主要是野草的種子,但是其中一部分飽滿、沉甸甸的黑麥種子尤其引人注目。

這些種子表明阿布胡賴拉丘的人們已經開始使用鋤頭耕地了。他們把種子埋在土裏,而不是僅僅把種子扔在土壤上。那些較大的幼苗比小幼苗更容易破土而出,接觸空氣。如果史前的耕種者把自己種植的所有植物都吃光了,那麽這一點也就不重要了。但是如果他們把其中的一些種子保存起來,以備來年再種,那麽大種子的數量就會比小種子略多。最初的時候,這個差異還不足以引起人們的注意,但是如果耕種者不斷重復這個過程的話,隨著種子的平均尺寸越來越大,他們對“正常”種子的標準也會逐漸提高。古植物學家(那些專門研究現存的古代植物的科學家)將這些大顆的種子稱為“栽培種子”,與那些野生的谷物以及我們現在所食用的完全人工種植的谷物區分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