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九,百萬黃金大挪移(第2/3頁)

喬治·維恩為什麽會知道?

因為當時《字林西報》的辦公樓,就在上海外灘緊鄰中國銀行的上海和平飯店樓上,整個運送黃金的過程,喬治都看得一清二楚。聯系到國民黨當時在淮海戰役上的頹勢,他立刻就得出了自己的判斷。

第三天,《申報》轉發了這個消息。

這個消息一公布,整個上海的金融市場立刻陷入了大恐慌。

蔣經國上海“打虎”失敗後,原本被政府寄予厚望的“金圓券”在短短半年裏已貶值為原來的五百分之一,政府已經把黃金偷運走了的消息,再一次引發了老百姓的擠兌狂潮。1948年12月24日,上海等待擠進銀行的市民情緒失控,引發大規模踩踏事件,最終7死50傷,造成轟動一時的“黃金擠兌慘案”。

於是,在喬治·維恩發布消息後,官方立刻“辟謠”,並對這名英國記者施行逮捕,並且迅速審判判處死刑。還好喬治的夫人通過香港外國記者協會主席直接找到蔣介石求情,才使喬治僥幸逃過一死。

但紙包不住火,國民政府偷運黃金去台灣一事,其實已成了公開的秘密。“金圓券”由此開始了一路狂瀉的行情:1948年8月“金圓券”剛發行時,2元“金圓券”能換1塊銀元;1949年1月,1000元“金圓券”才能換到1塊銀元;1949年4月,1000萬“金圓券”都兌不到1塊銀元;1949年6月,5億元“金圓券”才只能兌換1塊銀元。

政府信用垮台,上海市民開始瘋狂擠兌黃金

4

在整個偷運黃金的過程中,有沒有人試圖阻止?

答案是有的。

黃金是整個國家的財產,蔣介石要運走黃金,也得“合法”才行。為此,蔣介石當時想出的辦法,是以軍費名義調撥預支國庫剩余黃金。

當時的財政部部長徐堪就是反對這樣做的,只是在蔣介石派人施壓後,他很快轉為默許。

接下來反對的人叫劉攻蕓。1949年1月21日,內外交困的蔣介石宣布人生中的第三次“下野”,央行總裁俞鴻鈞也隨即去職,接替總裁位置的是劉攻蕓。

劉攻蕓當時是不贊成運出黃金的,他采取的辦法就是一個字——拖。但蔣介石讓空軍總司令周至柔、海軍總司令桂永清、聯勤總部總司令郭懺三和軍需署長吳嵩慶一道拜會劉攻蕓,再加上俞鴻鈞在一旁極力勸說,最終說服了劉攻蕓同意交出國庫剩余黃金和銀元。

但因為劉攻蕓在這件事上“拖拖拉拉”,由此失寵於蔣介石,最終只能去了新加坡養老。

付諸實際行動的,是央行稽核專員黃競武。黃競武是著名教育家黃炎培的兒子。當時,黃競武已被發展為中共上海局策反工作委員會的黨外人員。根據安排,黃競武一方面監視上海國民黨密運黃金行動,一邊發動上海各界制止金銀外運,還與銀行職工聯合發動罷工拒運,並策反國民黨財政部所屬的稅警總團“棄暗投明”。

5月12日,因為泄密,黃競武在自己的辦公室被國民黨保密局特務逮捕,在獄中備受拷打後,於5月17日在監獄內被活埋。

黃競武

當然,同樣希望阻止黃金被偷運的人,還有蔣介石“下野”後的繼任者——李宗仁。

但是,“代總統”李宗仁知道這事情時實在太晚了。1949年2月17日,就職代總統位置快一個月的李宗仁突然發現,國庫的黃金已經被搬了個底朝天,立刻嚴令央行總裁劉攻蕓不許再運出去一塊金子——劉攻蕓沒有回復。

然後,李宗仁又致函台灣省主席陳誠,要求把運過去的黃金運回來——陳誠是在病中被蔣介石火速派往台灣擔任主席的親信中的親信,又怎麽會聽從李宗仁?陳誠立刻回函:“此事歸屬央行關系啊,請找央行協調。”

李宗仁再找劉攻蕓,劉攻蕓這次倒是回復了:“黃金現在已經既定在保管中,不宜再運出去。”

李宗仁甚至還抱著一絲幻想,致函給蔣介石,蔣介石後來在自己日記中寫道:“李、白[1]運動立委,擬將台廈現金運回支付政事,期以半年用光了事,這種卑劣陰謀,不惜斷送國脈民命。”

被運走的黃金,最終還是沒能運回來。

5

那麽,蔣介石最終運到台灣多少黃金?

由於蔣介石行事機密,外加分三次運輸,所以出現過多個版本,從100萬兩開始到數百萬兩不等。

按劉攻蕓記錄在案的數字,蔣介石當時從大陸運走的純金大概是294萬兩左右。

而另一個版本來自吳興鏞,他是時任國民黨聯勤總部副總司令的吳嵩慶的兒子。

吳嵩慶全程參與蔣介石的運金過程,並一度被稱為蔣介石的“白手套”(當時核對賬本後發現,蔣介石為自己留了個80萬兩黃金左右的小金庫沒有入賬,用來支付各種軍需費用)。吳興鏞在研究了父親大量的資料和日記後得出的結論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