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我們長大後,才能讀懂他的童話(第3/3頁)

童話的最後一段描述是這樣的:

“死了!”這是一個回音。在勝利的快樂中死了,像索福克勒斯在奧林匹亞競技的時候一樣,像多瓦爾生在劇院裏聽貝多芬的交響樂的時候一樣。

他心裏的一根動脈管爆炸了;像閃電似的,他在這兒的日子結束了——在人間的歡樂中,在完成了他對人間的任務以後,沒有絲毫苦痛地結束了。他比成千上萬的人都要幸運!

毫無疑問,這是安徒生自己一生的投射,而貝兒的歸宿,是他所認為的最完美的人生結局。

不過事實上,安徒生死得很平靜。

1875年8月4日,他在一個商人朋友家喝完了早茶,在床上靜靜地躺著,去世了(一說是患了肺癌)。

在去世前不久,安徒生對準備為他譜寫葬禮進行曲的樂師說:

給我送殯的人,多數都會是小孩子。進行曲的節拍,最好配合細小的腳步。

饅頭說

很幸運,媽媽在我剛識字的時候,就給我買了本《安徒生童話》,葉君健先生的譯本(葉先生曾被丹麥女王授予“丹麥國旗勛章”,《安徒生童話》有80多種文字譯本,葉先生是唯一一個受此獎勵的譯者)。

但同時也有點“不幸”,我在本該讀“王子和公主從此過上了幸福生活”的年紀,讀到了安徒生的童話。

那個年紀的我,完全不想看第二遍《海的女兒》,因為那太悲傷了,也不喜歡《賣火柴的小女孩》,因為太淒慘了。

我不能理解為什麽那個堅定的錫兵,最後要被熔化得只剩一顆心;也不知道那個墊了二十層床墊的公主,為什麽就是真正的公主;小意達的花兒們啊,你們為什麽第二天就真的會變得更加枯萎?

至於《醜小鴨》,我曾得意地認為自己找到了可以嘲笑安徒生的理由:得了吧,和努力有什麽關系?你能成為天鵝,那是因為你本來就是只天鵝啊!而那篇《紅舞鞋》,我的天哪!這是恐怖小說吧?!

是的,那時候,真的不太懂安徒生的童話。

隨著漸漸長大,再讀安徒生,真的會有完全不同的感受。

小美人魚的憧憬與泡沫,小女孩的幻象與火柴,錫兵的堅定與犧牲,這些在現實的社會中我們都曾遭遇,甚至更偉大、更淒美、更震撼、更殘酷。

小時候,我們感受到了安徒生的真實,甚至“殘忍”,但其實,我們也在不知不覺中,被他作品中的浪漫、勇氣、頑強、堅定所感染。醜小鴨真的只是因為自己的出身嗎?並不是。“天鵝”只是一種象征和比喻,不是隱喻你爹是誰,而是隱喻你自身的才華和能力、信念和決心。

我自己還是挺感謝安徒生的。

在我們幼小的時候,他用童話,給我們打開了一扇成人世界的窗。

在我們長大面對真實的社會之後,他又用童話,給我們留下了一道保持初心的門。

讀者評論

瑞雪:我小時候有一個疑問,為什麽好多童話裏皇後都死了,然後小公主的悲劇就開始了。其實童話裏都是騙人的,現實也許殘酷,但並非不可戰勝!安徒生的犧牲在於他以一種近乎刻意拒絕幸福的姿態,寫出了這麽多引人思考的故事。

Youyl:長大後還會感動,才能看懂的童話!喜歡他故事裏淡淡的憂傷和濃郁的愛,最愛《海的女兒》和《沼澤王的女兒》,像我們自己的生活,彌漫著憂傷與無奈,但不能放棄對生活的熱愛,對處在低谷期的自己喊聲加油!

幫主:我的父親和葉君健爺爺的兒子是好朋友,所以我小時候經常去葉爺爺家玩。那是一位親切溫和而睿智的老人。令人遺憾的是,經歷了多次搬家,我竟沒有留下一本《安徒生童話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