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古拉·特斯拉:到底是神還是人?(第3/4頁)

而阿波羅登月、太陽系之類的,就不用說了吧。

4

事實上,特斯拉在晚年陷入了關於“宇宙理論”的研究而不能自拔。

晚年特斯拉

1936年,80歲的特斯拉發表了一篇論文,這就是後來被網上傳得神乎其神的《引力的動態理論》。在這篇文章裏,特斯拉試圖建立他基於牛頓“萬有引力”的“大統一場”論,而全盤否定愛因斯坦的相對論。

從人類的科學歷史進程來看,任何在當時被視為荒謬的理論或學說,在通過時間的檢驗後未必是真的荒謬。我們現在不敢說愛因斯坦的理論肯定是對的,特斯拉的研究肯定是荒謬的,但至少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關於所謂特斯拉在他的理論中提出了“火星登陸”“人造星球”“空間傳送”“時間旅行”“引力門系統”“引力墻”“光子墻”“粒子墻”的說法,都沒有找到任何依據。

1943年1月8日清晨,在美國紐約的“紐約人旅館”3327房間,一名叫愛麗絲的女仆發現了一具躺在床上的屍體,那是尼古拉·特斯拉的屍體。

經法醫檢驗,87歲的特斯拉確切死亡的時間應該是1月7日晚上的10點30分左右,死因是心臟衰竭。

在特斯拉生命的最後10年裏,他一直住在各種旅館裏,經濟拮據。他賺不到錢嗎?並不是。按當時的專利權許可使用費標準,使用者每生產一匹交流電就必須向特斯拉繳納1美元的專利使用費。

但是,特斯拉放棄了這個專利,讓全世界人類免費使用。

特斯拉去世後,他的大腦並沒有像網絡傳言的那樣被“摘去研究”,他的遺體是被完整火化的。也沒有任何證據和資料證明他曾經做過腦力和智商測驗。

關於他11次拒絕諾貝爾獎,也沒有任何資料或證據可以證明。但是,他確實入選了1937年諾貝爾物理獎的提名,諾貝爾獎基金會曾承認過,191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首選人物,是特斯拉和愛迪生(後來頒給了對X射線研究做出貢獻的布拉格父子)。

“我只是個平凡的人,沒有什麽特殊的能力。”這是特斯拉自己說的話。

特斯拉雖然不是偉大的、全能的“神”,但他畢竟是一名偉大的科學家——如果再細化,是一位天才的電氣工程師——這是無法辯駁的客觀事實。

1960年,在巴黎召開的國際計量大會上,為了紀念他的成就,“磁感應強度”的單位從此被命名為“特斯拉”。

這種實實在在的認可,可能比說他的各種“神跡”要靠譜得多吧。

特斯拉在75歲時登上了《時代》封面

饅頭說

說句實話,在中國的“特斯拉造神”運動中,央視功勞不小。

2009年6月,央視10套科教頻道《人物》欄目曾播出兩集紀錄片《科學超人尼古拉·特斯拉》。這部紀錄片的主要線索來自俄羅斯自由作家兼編導維塔利·普拉夫迪夫切夫拍攝的“紀錄片”——《特斯拉:世界之王》。這位編導還拍攝過下列作品:《通古斯入侵一百年》《第三帝國的飛碟》《月球秘密區》等。

所以,就不多評論什麽了。

特斯拉之所以由一名偉大的科學家而被持續“神化”(不僅在中國,在美國也是),成為一個“全能的存在”,除了他本人確實有一個天才的大腦,還來自我們自己的兩類心理。

一類,是我們的悲情心理。在我們的印象中,科學家似乎都應該是怪才,不食人間煙火,淡泊一切名利,終生艱苦清貧。特斯拉在這三方面確實很符合條件,所以也符合人們的這種心理,進而就會有不顧一切拔高他的沖動。

另一類,逆反心理。你越有名,我就越希望聽到你的缺點;你越無名,我就越希望成為發掘你(或知道你)閃光點的那一批人。特斯拉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確實有被埋沒的嫌疑,但這些年來,我又覺得有被過分神化的傾向,以致成了一些人的精神圖騰。

其實,我們有時候對待“科學家”的態度挺矛盾的。

一方面,我們對一些真正的科學家的堅守和清貧表示敬佩,對一些影視演員的收入和知名度大大超過科學家拍案怒罵。而另一方面,當有些科學家真的名利雙收時,有些人似乎又不樂意了,不管你是研究物理的還是種水稻的,一些人的關注點又開始轉到其他點上。

其實,我個人覺得,大部分普通科學家的收入尤其是知名度不如一流的歌星、影星,在這個星球上的每個國家都是一樣的。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說,知名藝人本身就是市場的稀缺品,他們確實付出了努力,再借助人類的天性和大眾傳媒的推波助瀾,獲得豐厚的回報,畢竟也不是什麽令人發指的“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