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7頁)

“你說呢?好了,恭喜你恢復了健康,你可以回家睡覺了。”

“什麽?讓我回家睡覺?你怎麽能違背我的意願呢?瞧,我在這裏睡了一覺,把我的家人都嚇壞了!現在,我宣布,我有不睡覺的權利,我有拒絕死亡的權利!”

醫生聳聳肩:“既然這樣,你就繼續住院治療吧。”

一個護士走過來,又往他的屁股上紮了一針。這一次沒有捆綁他,因為知道他不怕打針。

很快,他又呼呼地睡著了。

醫生對他的家人說:“看來,他要留在這裏了。”

家人說:“不,還是請救護車把他送回家吧。我們會定時給他服用安眠藥。他這個病,只怕是要永遠處於安眠狀態了。就全當他死了吧,總比讓我們守著個精神病強。不然的話,他鬧起來,會讓我們瘋掉的。”

就這樣,趁他睡覺,家人把他弄回家去了。

觀察他的睡相,很沉醉,很安逸,很香甜。

家人就罵:“死鬼,真舒坦,真快活!”

戴口罩的人

記者來到衛生局采訪,馬局長戴上了口罩。口罩很大,遮住了馬局長的大半個臉。馬局長在口罩裏說:“對不起啊,我患了感冒,千萬別傳染你啊!”

記者後退一步說:“馬局長,我不怕傳染。”說著,將手臂伸得老長老長,伸過來一只話筒,請馬局長講話。

馬局長在口罩裏說:“你想問什麽?我實話實說。”

“請問,有個5歲的小女孩誤呑了一根彎針,醫院給她做了217項檢查,其中包括艾滋病、梅毒、類風濕等。兩天後,小女孩通過大便,將彎針自行排了出來,但醫療費卻高達3366元。對此,您有何評價?”

“這個事,我知道,但不會發生在我市所屬的醫院。你是從網上看到的吧?你不知道,很多大項目是可以化為小項目的,所以,你以為真的就是217項。” 

“請問,有位市民騎車上街,不慎摔傷了頜骨,僅住院兩天,竟被要求做艾滋病、梅毒、肝炎等多項檢查。對此,您有何評價?”

“這件事,我知道,但不會發生在我市所屬的醫院。你是從網上看到的吧?進行必要的檢查,完全符合衛生部的相關規定,一旦發生醫療糾紛,檢查單據可以作為打官司的證據。”

“請問,醫生‘左右不分’這種事,有吧?右腳有病,左腳挨刀;左邊的牙齒壞了,卻把右邊的好牙拔了。對此,您有何評價?”

“這種事,我知道,但不會發生在我市所屬的醫院。你是從網上看到的吧?這不是天方夜譚嗎?即便,你說的是真的,我相信也會有補償措施。例如,把卸掉的好腿重新接上,把拔掉的牙齒重新種上。”

“請問,醫生做剖宮產手術,會把紗布遺忘在婦女的腹腔裏嗎?有的醫生,還把手術刀忘在病人肚子裏呢。對此,您有何評價?”

“這類事,我知道,但不會發生在我市所屬的醫院。你是從網上看到的吧?這怎麽可能呢?現在,醫療技術很成熟呀。如果,確實發生了個案,也要按鑒定結果來處理。但是,患者要主動出錢鑒定。誰主張,誰舉證。”

“請問,千元掛號費有吧?十幾元的掛號費,為什麽要到上千?缺失了什麽?對此,您有何評價?”

“這些事,我知道,但不會發生在我市所屬的醫院。你是從網上看到的吧?怎麽,稀罕事都被你看到了?實話實說,千元掛號費並不為過。因為,患者可以享受到貴賓式的優質服務啊。花一千元,就不用排隊了,這不好嗎?對心急求醫的人來說,這比什麽都強!”

“請問……”

“不要問了。我知道你要問什麽。你一定是看報紙看多了,或上網上癮了。你說的事,我都知道。我比你知道得還多。什麽救護車跑了7公裏,要價千元啊;什麽六旬老人排7次隊,爬了192級台階啊;什麽某教授去了醫院10次,才裝上新的假牙啊;什麽患者手術費未交夠,醫生把縫上的針又拆掉了啊;等等等等,我都知道。我可以很負責任地告訴你,這些事情,都不是發生在我市所屬的醫院。我只是讓你明白,醫院非吵架之地,與醫生爭吵是不利於高效醫療的。同時,我也提醒你,要聽聽醫生怎麽說?你不知道,據醫師協會發布的消息,超過九成的醫生不滿意目前的工資收入,不滿意執業環境!”

“所以,醫院的名言就是‘只要來醫院,一定是病人’,‘只要一體檢,人人都有病’。沒病看成有病,小病看成大病,大病看成死病。看病的結果,每個人都需要治病。真不知醫生是治病呢還是致病。”

“你究竟代表誰說話?”

“我是講醫者仁心。”

“你不要跟我講這些。我看,你就是來醫院搗亂的!”馬局長摘下口罩說,“你給我出去,我有權不上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