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絲線端午拋,帥哥你往哪裏逃——端午節(第2/4頁)

“除了荊湘之地(約在今天的湖北和湖南省),天下沒一處端午競渡的盛況能跟咱江東相比。”同僚傲然回答,隨後又眉飛色舞地談起家鄉風俗。幾家幾戶湊錢買龍舟,下水前先三牲六畜吹吹打打地祭船。船頭船尾塗油抹朱、點畫龍晴是必需的,那富貴高門甚至連劃舟丁夫的衣衫上也給塗滿桐油,以免濺水濕了衣,妨礙力氣。

到五月初五,江邊早有無數人家搭起彩樓、席棚,兩岸綿延數十裏,內中擠滿盛裝華服的鄉民仕女,一早就等著觀賽。官府在龍舟出發點立起紅旗,在終點紮一座驛樓牌坊,坊上掛起錦標。鼓聲三下,紅旗開處,龍舟兩兩躍出,飛光逐電般在水面上滑行。兩岸絲竹簫笙大作,喊聲如潮,和著船頭鼓聲、舟夫的號子聲、漿擊水聲,交織成一年一度讓人興奮狂醉的舞樂。忽然驛樓處聲如霹靂山呼海嘯而起,乃是一舟已到終點,鼓手掄起鼓槌打下了錦標,緊緊捉住飆揚示意,贏得一波又一波的喝彩歡呼聲。

端午前後數日,江中總有龍舟兩兩競速,優勝者官府賞給彩緞,端午正日打標者加賞銀碗一雙。自屈大夫投江後,年年如此,江南百姓視為天經地義、理所當然的事,又有什麽好彈劾的?

雖然這麽說,到底幾個同僚湊一起商量半天,幫您擬好了回奏天子的言語,您這才稍稍放心下來。

隨後幾天,據說您這個長安人氏出京做外官,已經有很多年啦,好不容易回一趟家,親族舊友少不得都來登門探視,彼此酬酢往還,上上下下忙得不可開交,時間就這麽過去了。

到了端午節正日,宮中開宴,又向三品以上重臣和封疆大吏們頒賞節賜,您的上司揚州刺史也在受賜名單中。少不得您又得代表他去進宮參宴、受賞、謝恩,天子見有揚州來使,果然隨口問了一句:“聽聞江南端午競渡靡費過甚,危害農事?”

您趕緊拿出準備好的一套說辭,什麽鄉人競渡乃是為了共祝太平盛世祈願天子萬年啦,什麽南人千年積習如此,萬一禁斷恐惹是非啦,什麽揚州百姓深信端午蛟龍出水危害人間須得以舟競壓祟,否則六畜不寧啦……死說活說,總算哄得皇帝龍顏大悅,不再理會此事,還順手提起筆來,在一柄白團扇上寫了一個大大的“龍”字,命您把團扇帶回去賜給江南刺史。

這算是殊恩異賞了,頓時惹得殿上各與宴臣子嘖嘖稱贊,大為羨慕。就有那飽讀詩書的宿儒出班奏頌,說是貞觀年間太宗文皇帝曾在端午節以飛白書親筆禦題“鸞”“鳳”“蝶”“龍”等字樣於素扇上,頒賜長孫無忌、楊師道等親舊大臣,清儉儒雅傳誦至今,不意今日又見盛世佳話,我聖上機鈐盈握,日月在躬……

下面的一堆文言掉書袋,您就懶得聽了(聽也聽不懂),叩頭謝恩,從宦官手上雙手接過團扇,心裏想著怎麽才能把這薄薄的玩意兒完好無損地帶回揚州。包裝也是一門技術啊。

除了這把破扇子以外,皇帝回賜揚州刺史的還有黑玳瑁腰帶一條(這是給文官的,武官賜黑銀腰帶);百索九子粽一匣,九個小粽子串在一起,樣子倒蠻好看(您默默流淚:這麽熱的天氣,帶著吃食走幾千裏去送人,半路不餿不壞才怪,皇帝老兒你還不如賞一壇子泡菜,哪怕叫送到海東半島去也不怕);菖蒲、艾葉、雄黃、鐘乳等藥材各一小盒;五彩絲縷一束。

總的來說,跟進貢的東西相比,虧大了。更讓您郁悶的是,這些全是給您上司刺史老大的節賜,沒您的份兒,您就是個傳說中的快遞員。

耗到賜宴結束,殿上官員們謝恩散出,一個個都面有喜色,仿佛飛鳥出籠,呼朋喚友追歡逐樂去,這才真正有了點兒過節氣氛。您在長安人緣還不錯,有親朋故舊也來相邀。

您剛過了龍舟回奏那一關,感覺有點兒累,剛想謝絕,這舊友神秘兮兮地摟著您的肩膀問:“想去看狐仙嗎?”

“狐仙?”您頓時來了興致,“哪裏有狐仙現世?”

“還記得王九那小子嗎?”舊友笑問,“他在宋州刺史任上得了上考,進京待遷轉。這倒不算什麽。可人都說他帶來長安的一位新婦,是半路遇到的狐仙,今日正好端午,何妨同去一探究竟?”

這麽好玩的事,您當然要插一腳!當下滿口應諾,吩咐下人把賜物好生送回家中,妥善收藏,自己上了馬跟著舊友往王某家裏去—不過您想過沒有,大家為啥要在“正好端午”的時候去打探什麽狐仙蛇妖之類的東西?

端午節之後就是正經的夏天了,氣溫升高,蚊蟲滋孽,容易流行瘟疫。古人把五月初五叫“惡日”,認為這一天邪佞當道,五毒並出,於是家家戶戶梁懸艾草、門插蒲劍、佩石榴花、飲雄黃酒,就是您從揚州護送進京的那一批“江心鏡”,也是因為寶鏡本來有照邪避惡的意味,特選五月初五鑄成又附會了點兒神話,更成了貴重的皇室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