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跟元稹、白居易做同事嗎?為您指點一條升官之路——唐後期文官仕途(第2/4頁)

您又想掀桌了?“老子一路過關斬將辛苦考了這麽多回,才能當個九品芝麻官、圖書管理員?”

您就別不知足啦,回家瞅瞅親戚朋友同學鄰居的反應,所有人都羨慕死您了。唐朝考上科舉的文人,一當官就能做“校書郎”的,或者當個比“校書”還略低一級,但工作性質類同的“正字”[101],都是最良好的出仕起點,前程遠大啊。

為什麽這麽說呢?第一,“校書郎”的工資收入不錯,社會關系簡單又有地位,沒那麽多繁雜事務和必需支出,所以生活清閑又優裕。您聽聽白居易當上“校書郎”以後怎麽說:

三旬兩入省,因得養頑疏。(一個月只上班打卡兩次,剩下時間都自己支配。)

茅屋四五間,一馬二仆夫。(連他家馬都能獨占一個房間住。)

俸錢萬六千,月給亦有余。(每個月光俸錢收入就這麽多,還不算發的大米之類的實物。)

既無衣食牽,亦少人事拘。[102]

第二,“校書郎”能隨便翻讀朝廷藏書,進一步豐富自己學識,這在印刷術普及之前書價昂貴的社會,是一件特別令文人羨慕的事。

第三,“校書”和“正字”雖然是最低品級的小官,但駐在京城,又離“台閣”,也就是中央權力機構很近,上面有個風吹草動,容易得知消息,可以及時做出反應,比如公開上個奏章。如果一道奏疏被天子或者宰相看中了,機遇來到,可以立刻飛黃騰達。

要是這麽說您還不能理解,那我們來看一個不太好的出身起點,也就是考試成績不佳或者不通過科舉考試或祖蔭,而是從所謂“雜途”“流外”[103]出身當官的那些人。

他們一般會去當個縣尉,跟“校書”“正字”一樣是九品官。但是,除了一些特別重要的縣(比如首都長安所在的長安、萬年兩縣,或東都洛陽所在縣,以及跟這些重要區域緊鄰的縣)之外,如果一個士人當官後第一個官職是比較偏遠普通的縣尉,他回家時八成眼神黯淡、臉上無光,跟老婆大吵一架的概率很高。

這種縣尉,要做具體實務工作,可能去分管收稅、押囚、組織勞役、迎送長官等繁雜困頓的工作,所以被清高的士人看不起。李商隱同志就當過縣尉,看李縣尉對自己工作的描述,跟“校書”真是有天壤之別。

黃昏封印點刑徒,愧負荊山入座隅。

卻羨卞和雙刖足,一生無復沒階趨。[104]

而且,如果當了一個化外蠻荒之地的縣尉,比如嶺南廣州那邊的吧,往往要花上大半年時間全家人才能都搬到那邊去住。為什麽?因為正常情況一任官要當四年,交通不方便又不可能經常探親,兩地分居久了,不怕老婆紅杏出墻嗎?

因為這樣種種麻煩卑屑之處,有些文人被授偏遠縣尉職務以後,打死也不去,寧可辭職不幹了,回起點重新練級。

所以說,您這個一出仕就當了“校書郎”的,別再埋怨啥了,老實上任去吧。如果您堅持一考上狀元就得當四五品官,那敬請穿越狗血小說,唐朝不適合您。

“校書郎”的工作非常悠閑,不過您也得稍微注意一下自己的行徑和名聲。不指望您能整理出多少皇皇巨著來,但是您也別帶著狐朋狗友們進圖書館吃燒烤,順便再失個火,燒光一百萬冊藏書。要知道還有一個“官員考課”的制度在那裏等著您呢。

考課,也就是現在的工作考核,內容大致包括品行、官聲、工作成績等,標準是德、慎、公、勤,吏部專門有一個司是幹這個的。每年根據考核結果把官員定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個等級,當面宣布,被考人不服可以申訴,考核結果記錄到各人档案裏,考績高的漲工資,累計升官,考績差的罰工資免官,中等的一般繼續留任。

這樣過了四考,也就是四年以後,會有一次較大規模的官員調整。四年考績都很好的,升官去了,考績都很差的免職回家,這個您能理解。但是像那些中等或者中上等的官員呢?繼續留在原職位幹同樣工作嗎?

這您就錯了。唐朝特別是後半期制度,官員做滿一任(四年)以後,自動進入下崗再分配狀態,先回家等著,等吏部再給您安排一個新職務。這個等待的時間因人而異,從一年到十二年不等,這也叫“守選”。如果想縮短“守選”時間早點兒有個新職務,那您要麽聲氣大,要麽背景深厚,要麽多給吏部主事官員塞點兒錢吧。

您這個新任“校書郎”,要想持續當官拿工資,成本最小的方法就是在任期間拼命交際,把自己的名聲遠遠傳揚出去。這樣當四年期滿,或者還沒等到四年任滿,很可能就有外地的節度使、觀察使來聘請您去給他當幕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