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身上街者,必是穿越女,捉來杖六十——婦女出行(第2/3頁)

其實別說出門去給陌生男子看,就算您好端端地待在自己家裏,有不認識的男性客人來了,只要不是您幾代內的血親,按理說您都不應該跟這種“外男”面對面廝見。彪悍如武則天,帝位都要拿到手裏了,她跟男性大臣商量政務還得習慣性地在中間垂一道簾子;李林甫同志思想觀念開放,找幾個青年才俊來家,讓女兒們自己選婿(很受社會輿論嘲笑的一種“家風不正”的表現),李家女兒也不敢當面驗貨,躲在窗戶後面偷窺一下就算了。

哈哈,您覺得上當了?都說唐朝觀念開放,婦女地位高,這麽看來跟別的封建朝代也沒區別嘛!唉……怎麽說呢,封建禮教這個東西,在唐代還是人人皆知,大家表面上都承認“應該”遵守的。我們大唐子民也是聖人教化下的文明種族,又不是邊陲野蠻人。至於社會上經常出現的不遵禮教的種種現象,嗯,應該批評,很不像話,看看就算,最好別學,學了也別出來現眼,要現眼你自己現眼,別拉上我,只此一次,下不為例,我只是心血來潮,一時好玩嘛。

總之,唐人對於禮教還是很有概念的,也有很多家風嚴謹的世族高門確實身體力行著這些禮教家法。所謂的“自由開放”的社會風氣,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大家都對這些輕微違反禮教的行為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不那麽認真追究而已。

舉例來說,貴族婦女必須要出門上街的時候,比如娘家父母病了或者弟妹要結婚了,得回去幫父母一把。那麽按規矩,您帶著婢女坐二輪車裏或者人力轎子裏,放下簾子不讓外人看見,丈夫帶家奴騎馬在外面,一路護送您回娘家,到日子再去接您回來。

您說這簡直悶死人了,唐朝女人真能都守這規矩嗎?咳嗽……不守規矩的也挺多,從唐朝建立開始,就有很多貴族婦女,甚至是妃嬪宮女,不坐車而騎馬外出的,不過人家也很少公然露著大臉,像您那麽當街亂跑,好歹也有點兒遮蔽。

武德貞觀年代,宮人貴婦外出騎馬,要戴一種寬檐的帽子,帽檐上垂下長長的罩紗(這玩意兒叫“冪籬”),把全身都遮住,號稱可以防路人偷窺(效果咋樣可以自己想象,欲擒故縱什麽的……)

後來到唐高宗時代,罩紗縮短到頸部(改稱“帷帽”),只遮臉,身材就可以露外面隨便讓人觀賞了。再到玄宗時代,連面紗都省了,美女們華服濃妝騎馬馳騁,讓老夫子一邊掉眼球一邊搖頭大嘆世風日下、人心不古。

其實最讓正統儒家人士吐血的,還不是婦女們不戴遮掩地艷妝出行,而是後來她們幹脆女扮男裝,穿上了自家老公兄弟的靴袍,出門魚目混珠、掃街敗家。

不過要嚴重提醒您注意的是,上面所說的戴罩紗出門也好,女扮男裝也好,無論什麽情況下,除非您想跟人私奔或者合夥作案,否則貴族婦女出門,沒有不帶侍婢家奴的。

至於跟著女主人出門的婢女,裝束上有什麽要求呢?如果這婢女是那種地位低賤,連普通平民都不如的賤民,那就談不上“被看到有失身份”什麽的,直接穿平日的衣服騎馬或者坐在車轅上都可以。如果是主人的寵婢,衣著華麗,自重身份,不想隨便被外人看到,那最好也戴個什麽紗,或者跟女主人的裝束保持同類。

有一個比較好玩的現象是,考古發掘成果顯示,從唐初開始,後妃、公主、貴婦們的侍女,經常有穿男裝的形象出現。這些男裝侍女,很可能是為了在內室與外庭之間傳遞消息方便而做如此裝扮,也就是奉女主人的命令,走出二門去向男主人及其男性朋友傳些話什麽的。一般來說,男性客人不會把這些侍女誤認為男仆(唐代男人除了宦官天閹,都是留胡子的),但是似乎賓主雙方都認為侍女穿上男裝在外面走動,更容易讓人接受,可算是對“男女授受不親”的禮教要求的一種變相尊重。

所以,最後總結,如果您穿越成了唐朝的貴族女性,想出門逛個街—最好讓家裏的男性親屬陪您出門;如果男人們都沒空兒,那您至少得帶上一組奴婢,前呼後擁著出門,替您驅趕看熱鬧的無聊人等,顯示娘子我是有身份有地位的貴人,坊丁武侯們死開,別攔著我!

坐車最穩妥,嫌悶可以坐轎子,掀開轎簾一路看風景。最流行、最有範兒的交通方式還是騎馬,馬要肥肥壯壯的,鬃毛尾巴梳成整整齊齊的五花三絡,配一副金鞍玉轡,馬前叫個昆侖奴牽著韁繩,一路慢走。

騎在馬上的您是戴冪籬、戴帷帽,還是什麽都不戴,幹脆穿男裝,要看您降落時代的時尚,跟著大眾流行趨勢走比較安全。您的貼身侍婢梳個雙鬟,穿青衣也行,穿男裝、穿胡服也行,另乘一匹馬跟在您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