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不起,本朝拒收銀兩,有誠意請背來50斤銅錢——貨幣(第6/6頁)

六、正文故事發生的背景是唐長安城,所述物價也盡量找長安城或者內地的資料記載。但是這些記載很多來自文人的筆記小說,誇張、獵奇的性質濃重,很多是不太可靠的。比較可靠的是敦煌吐魯番出土的唐代賬目文書,但是那個地方離長安城又太遠了,即使在交通方便的今天,新疆和西安的物價也是有一定差距的,所以文中的各種物價,是把兩地資料做了綜合,為了行文順暢,不再一一說明哪個物價是哪裏的。

七、正文裏根據結構需要,出現了用黃金做等價物,計算唐代銅錢和現代人民幣比價的文字[地段不錯的房子至少也得賣500貫錢(人民幣100萬元),主仆三人在長安住一個月,也就1貫錢(人民幣2000元)]。這種計算方法,如果真能帶著黃金穿越來穿越去,倒也可以成立。但如果您穿越不成功,這方法就是不準確的。

因為從古代到現代,別的物品生產技術飛速提高,而黃金的開采則相對進展遲緩,所以在現代,黃金價值遠遠比在古代高。舉個例子,黃金和白銀的比價,現代已經到了1∶40左右,而在漢唐只有1∶5,現代的黃金比漢唐的黃金值錢多了,同學們千萬不要從現代買了黃金帶在身上穿越到古代去賣,要虧死人的。

比較科學的,能正確反映生產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貨幣折算方法,是用大米作為等價物。就是在唐代用1貫錢買了多少大米,帶這部分大米穿越。咳,是在現代用人民幣購買同等重量的大米,然後計算這些人民幣與唐代1貫錢的比價。

以目前的去殼大米每市斤2元計算,安史之亂前的一枚開元通寶,約能購買大米0.57市斤,1文錢約等於1元人民幣,1貫錢=1000元人民幣。安史之亂後,1文錢約等於人民幣1角,1貫錢=100元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