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士族之新地位【東漢門第之興起】(第6/8頁)

及門第勢力已成,遂變成變相的貴族。自東漢統一政府傾覆,遂變成變相之封建。長期的分崩離析,而中國史開始走上衰運。

六、東漢士族之風尙

東漢士大夫風習,為後世所推美。他們實有盡多優點。但細為分析,似乎東士大夫常見的幾許美德高行,不外如下列,其間都和當時的察舉制度有關系。

一、久喪。【此為孝行。西漢重孝,尚少行三年喪者。東漢則“謂他人父”,對舉主、故將亦多行孝三年,而父母之喪有加倍服孝者。】

三年之喪,自西漢中葉始漸推行。【公孫弘後母卒,服喪三年。哀帝時,河間王良喪太後三年,為宗室儀表,益封萬戶。原渉父死,行喪冢廬三年,由是顯名京師。薛宣後母死,弟修為臨淄令,去官持服。宣為丞相,謂弟:“三年服少能行者。”兄弟相駁,修遂竟服。綏和二年,詔博士弟子父母死,予寧三年。平帝時,王莽令吏六百石以上皆服喪三年。見此制始重,已在西漢末年。】東漢則行喪三年為常事,甚有加倍服喪者。【光武子東海王臻,喪母服闋,又追念喪父時幼小,哀禮有闕,乃重行喪制。袁紹母死去官,三年禮畢,追感幼孤,又行父喪。】甚至有行服二十余年者。【青州民趙宣,葬親不閉埏隧,居其中,行服二十余年,郷裏稱孝;然五子皆服中生,陳蕃致其罪。孔融殺父死墓哭不哀者。其變乃有阮藉臨喪食肉,上與戴良同風。(見範書逸民溥。)】

二、讓爵。【父有髙爵,長子應襲,逃避不受,以讓其弟。】

此亦始始西漢,【韋賢卒,子玄成讓爵於庶兄弘。宣帝高其節,許之。】東漢更多見。【如鄧彪、劉愷、桓郁、丁鴻、郭賀、徐衡,皆是。】蓋時重孝廉,讓爵、推財,則孝與廉兼盡矣,故人爭慕為之。然讓者固髙,受者斯卑。臨深為峻,以人之汙,形己之潔,實非平道。【範蔚宗丁鴻傳逾已識之。】

三、推財。【兄弟異財析居,推多取少。讓爵、推財,同為推孝以及弟也。】

其人如薛包、【建光(安)中,征拜侍中,稱疾,賜告歸,蓋恬退人也。】李充。【家貧,兄弟六人,同食遞衣。妻曰:“有私財,願思分異。”充偽酬曰:“如欲別居,當醞酒具會。”婦信充,置酒宴客。充乃跪白母,遺斥其妻。延平(殤)時,詔舉隱士大懦,務取高行,以勸後進,特征為博士。充以異析為不義,何不開譬其妻?妻設不淑,亦小當偽許,借斥妻而博高名,似非中和之道。】而故相反者有許武。【太守第五倫舉為孝廉。武以二弟晏、普末顯,欲令成名,於是分財三分,自取肥田廣宅、奴婢強者,二弟所得悉劣少。鄉人皆稱弟克讓,晏等以此並得選舉。武乃會宗親,泣白其事,所理產增三倍,悉以推二弟。今按:許武之為弟謀,賢矣;然當時自為謀而推財讓產者當亦不乏也。】

四、避聘。【避聘不就,以讓親屬,則與讓爵、推財,跡異心同。】

如劉矩、【以叔父叔遼未得仕進,遂絕州郡之命。太尉朱寵、太傅桓焉嘉其志義,叔遼以此為諸公所辭,拜議郎;矩乃舉孝廉。】魯恭,【亦憐弟丕小,欲先就其名,讬疾不仕,郡數以禮請,謝不肯應。】皆與讓爵、推財,跡異心同也。至其他卻聘為高者,不勝具舉。

五、報仇。【家庭有仇怨,奮身圖報,此亦孝弟之激發也。】

其事如崔瑗、【兄為人害,手刃報仇,亡去。】魏朗、【兄為人害,朗白日操刀,殺其人於縣中。】蘇不韋【父謙為司隸校尉李暠按罪死獄中。不韋與賓客掘地道至暠寢室,值暠如廁,殺其妾與子;又疾馳至暠父墓,掘得其父頭以祭父。】等。古者刑不上大夫,故貴族階級相互有隙,不得直於法庭,則以私鬥決之。墨家非禮亦非鬥,儒家重禮故不非鬥,【故荀子謂:“狗、彘尚有鬥。”】然至秦漢以下,自可訴於官,不理於官而輒自仇殺,此為慕古而失其意矣。

六、借交報仇。【朋友有仇怨,亦許身代報,此推已孝弟以及人也。】

其事如何容、【友有父仇未報,將死,泣訴於容,容即為復仇,以頭祭其父墓。】郅惲【惲友父仇未報,病將死,對惲欷歔。惲將賓客殺其人。以頭示友;友見而氣絕。】等。禮有之:“父母存,不許友以死”,則父母而亡,固可以死許友。以死許友,即指借交報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