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霸政時期【春秋始末】

西周未葉,中國已有明確可據的編年歷史記載。


史記三代世表:“孔子因史文,次春秋,紀元年,正時月日,蓋其詳哉。至於序尚書,則略,無年月;或頗有,然多闕,不可錄。故疑則傳疑,蓋其慎也。”今按:春秋托始魯隱公元年,實周平王四十九年,而史記三代世表則始於西周共和元年,相距百十有九年。史公既極稱孔子傳疑之慎,則史公記年自必有所本。故知中國古史紀年,至遲造始於西周末葉,必已明確可依據也。【惟不得據此謂西周共和以前必無明確年歲。如史記魯世家載伯禽以下諸君年數是也。豈有魯室已有諸君年歲之記載,而周天子王家顧無之?蓋因史文散佚,史公未之見。史公既師孔子之慎,故遂不之論耳。】


孔子作春秋,則為中國第一部完整的編年史,後世即名此時期為“春秋時期”。

一、春秋年歷及分期

春秋時期可以說是東周史之第一段落。此段落約占三百年。

春秋自魯隱公元年迄魯哀公十四年,凡二百四十二年。左傳記載史事較春秋為明備,又下續至哀公二十七年終,凡二百五十五年。若自周平王東遷一並計入,共三百零三年。

此三百年的歷史,可以稱為“霸政時期”的歷史,仍可本此分三段落:

一、霸前時期——迄魯莊公八年,【翌年齊桓公立。】凡八十五年。

二、霸政時期——自魯莊公九年【齊桓公元年。】起,迄魯襄公十五年,【晉悼公卒。】凡一百二十七年。

三、霸政衰微時期【即大夫執政期。】——凡九十一年。

附春秋時期周室帝系表:



二、霸前時期之形勢

周室東遷,引起的第一個現象,是共主衰微,王命不行。

平王崩,魯不奔喪。桓公二十余年,五聘魯。【魯為東方姬姓諸侯之宗國,平王之立,魯蓋不之擁戴,王室命令因此不行於東諸侯。故桓王繼位,乃竭意聯歡於魯也。】鄭莊公射桓王中肩。【平王之東,與晉、鄭諸國相狼狽,惟至平王晚年,似有轉親虢國之意。(殆惡鄭之專。)故左傳謂:“王貳於虢,鄭伯(莊公)怨王,王曰:‘無之。’周、鄭交質。”及平王卒,周人終用虢公,與陳、蔡、虢、衛伐鄭,為鄭所敗。蓋王室既東,亦漸有意轉變其往日之地位與關系,而卒於不能自拔也。虢於惠王二十二年為晉所滅,申則於莊王時為楚所滅,自是王室益不振。】

王命不行下引起的第一個現象,則為列國內亂。

魯為周室所封東方最親、最有地位之諸侯,【史記謂:“成王命魯得郊祭文王,有天子禮樂,以褒周公之德。”禮記明堂位則謂:“成王以周公有動勞於天下,是以命魯公世世祀周公以天子之禮樂。”其說信否不可知,要之魯在東諸侯中,實居首領之地位,則可斷言也。】惟周室之東,魯即表示不擁戴之態度。【此以平王得政之來歷言之,亦不可為非,惟魯、衛諸邦亦並不能封王室有所盡力匡正。】而不久魯亦內亂,桓公以弑兄【隱公。】自立,【鄭首先承認。】於是列國篡亂相乘。宋華督弑殤公,【桓二年。】晉曲沃伯殺哀侯,【三年。】陳公子佗殺太子免自立,【五年。】曲沃伯又弑小子侯,【七年。】鄭祭仲逐昭公立厲公,【十一年】復逐厲公納昭公,【十五年。】衛逐惠公,【十六年。】鄭高渠彌弑昭公,【十七年。】齊襄公殺魯桓公,【十八年。】前後十九年之內,禍變叠起有如此。

王命不行下引起的第二個現象,則為諸侯兼並。

見於春秋國數凡五十余。【見公羊疏。】若並見左傳者計之,有百七十國。其中百三十九國知其所居,三十一國亡其處。【此據晉書地理志。】然舉其大者,不過十余。【史記十二諸侯年表為魯、衛、齊、晉、楚、宋、鄭、秦、陳、蔡、曹、燕、吳。(索隱:“篇言十二,實敘十三。”)據顧棟高春秋大事表所載,楚並國四十二、晉十八、齊十、魯九、宋六、其它不具舉。】

又自列國內亂、諸侯兼並下引起一現象,則為戎狄橫行。

當時中國本為一種華、夷雜處之局。

舊說東夷、南蠻、西戎、北狄,各遠居四裔,而諸夏在中原;此觀念殊不可恃。當時蓋為一種華、夷雜處的局面。【如左文九年秋:“楚自東夷伐陳”,似東夷在陳、楚間。魏策:“楚破南陽九夷”。則九夷在南陽。陸渾蠻在伊、洛上源,故晉荀吳欲滅陸渾,先有事於三塗。哀四年夏,楚謀北方,襲梁,圍蠻氏。隱二年春,“公會戎於潛”;(今山東曹縣境)秋,“公及戎盟於唐。”(今山東魚台縣)僖二十四年,王子帶以狄人伐王,上舉諸例皆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