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茶的故鄉,制茶、飲茶已有幾千年歷史,茶已經融為中國飲食文化的一部分。

茶樹原產於中國西南,按《華陽國志》記載,約公元前1000多年前的周武王伐紂時,巴蜀一帶已用所產的茶葉作為“納貢”珍品,這是茶已經作為貢品的最早論述。

茶葉最早是用茶來入藥的,《神農本草經》有:“神農嘗百草,日遇七事兒毒,得荼而解之。”荼就是指茶,在唐代以前沒有“茶”,所以常以“荼”代替。唐玄宗開元年間編輯《開元文字音義》時,才將“荼”字始變作“茶”。對於“茶”的最早的可靠論述是《爾雅》,稱荼為槚和苦荼。

茶葉的飲用,最晚當在西漢以前,按西漢辭賦家王褒的《僮約》,家僮必須承擔去集市買茶、煮茶和洗滌茶具的雜役,說明漢代已經將飲茶看作是很重要的事情了。從魏晉時代開始,茶已經和酒一樣,成為筵宴飲品中的佳品,《三國志》就有吳國君主孫皓“以茶代酒”的美談。南北朝時期,無論平民帝王,都有不少嗜茶的,飲茶之風盛行。唐代以後,飲茶更為普遍,在陸羽的《茶經》問世以後,飲茶成為社會各階層都盛行的一種社會風氣。宋代時期,西禪師歸日本,將茶傳去扶桑。明朝時期,我國的茶開始銷往荷蘭、丹麥等國。清朝康熙年間,我國的茶開始銷往英國,並受到英國上層社會的歡迎。

到了現代,中國茶的種類已經形成六大類別,即綠茶、紅茶、烏龍茶、白茶、花茶和磚茶,其中以綠茶和紅茶最為暢銷。綠茶和紅茶等是根據茶的制作工藝區分的。

古代茶具

綠茶是通過殺青(包括蒸汽殺青和鍋炒殺青)、揉撚、幹燥三道工序制成的,名品有“西湖龍井”、江蘇吳縣的“碧螺春”、江西廬山的“雲霧茶”、河南的“信陽毛尖”以及安徽的“黃山毛峰”等茶。

紅茶制作要經過發酵的過程,香味濃郁,安徽的“祈紅”、雲南的“滇紅”、廣東的“英紅”等是紅茶中的名品。

烏龍茶又稱“青茶”,既有綠茶的殺青又經過紅茶的發酵工藝,所以有紅茶的濃郁香氣和綠茶的清香,其中以福建的“武夷巖茶”和“鐵觀音”較出名。

白茶除去了茶葉的苦澀的氣味,香氣清新,福建的“白牡丹”和“貢眉”以及福建的“白毫銀針”等最為出名。

“花茶”又稱“熏花茶”和“香片茶”,是在茶葉制作中加入各種鮮花如茉莉、玉蘭、玫瑰、桂花、菊花、梅花等。“茉莉花茶”最具盛名。

磚茶是將茶葉經過發酵後緊壓成一定形狀的,雲南的“普洱茶”享有盛名。

茶葉雖然最早是用茶來入藥的,但以茶入饌,茶的功用越加被人們所認識。茶可以幫助消化,清心提神,驅除腥膻,也可以用於醒酒,茶受到了全世界各國人民的歡迎。

(嶽晗 南金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