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紀之騙”背後的興奮劑黑歷史(第3/3頁)

但真的只有社會主義國家服用興奮劑嗎?

1954年的男足世界杯決賽,當時堪稱“夢之隊”的匈牙利隊在上半場開場8分鐘就攻進聯邦德國隊兩球。然而,上半場0比2落後的聯邦德國隊下半場判若兩隊,最終3比2逆轉匈牙利隊,獲得世界冠軍。這場比賽被稱為“伯爾尼奇跡”。

然而,到了2004年,德國媒體披露,1954年的世界杯決賽中場休息時間,聯邦德國隊的每個隊員都注射了一種中樞神經興奮藥物,以增加體力和爆發力。更讓人感慨的是,2008年德國內政部科學局聯合德國奧委會,委托柏林洪堡大學調查德國的禁藥史,結果顯示:前聯邦德國為追求成績,系統地組織運動員服用各類禁藥,長達30多年。

慶祝獲勝的聯邦德國隊。之後他們隊中有8名隊員因為得了黃疸性肝炎(注射那種藥物的最明顯病症)而接受療養,有兩名球員數年後死於肝癌

那麽,“冷戰”結束之後呢?就在2016年的裏約奧運會,整個俄羅斯田徑隊因為興奮劑問題,被禁止參賽。但就在奧運會閉幕之後沒多久,俄羅斯黑客侵入世界反興奮劑組織的電腦,公布了五波興奮劑檢測呈陽性但依然被允許參賽的各國運動員名單,其中主要是美國、英國、法國等資本主義國家陣營。

“一個國家的科技實力,決定了這個國家運動員在奧運賽場上的表現。”這句看似有理的話,背後又透露出一種怎樣的諷刺和無奈。

饅頭說

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前,加拿大反濫用藥物組織主席、類固醇專家鮑勃·戈德曼曾經問過這樣一個問題:

“如果我有一種神奇的藥物,它能使你們在5年之內,在包括奧運會在內的所有比賽中戰無不勝。但是,請注意!你們吃了這種藥,5年之後就會死去,你們願意吃嗎?”

他把這個問題,拋給了198個來自世界各地的優秀運動員,而結果是什麽呢?

有103名運動員回答說:我願意吃!

所以,興奮劑之所以屢禁不絕,背後的推動力不僅僅是國家的力量。

奧運會帶給個人的巨大榮譽和社會聲望,以及奧運會商業化之後,帶給運動員的巨大經濟利益,促使越來越多的運動員願意鋌而走險。本·約翰遜當年被剝奪冠軍後,一家意大利皮鞋廠立刻和他解除了高達200萬美元的贊助合同——但一位100米奧運會冠軍的商業價值由此可見。

所以,那一句“查得出的是興奮劑,查不出的就是高科技”,成為不少運動員願意去搏一把的最大動力。

和興奮劑做鬥爭易,和人性做鬥爭難。

而這,也可能是反興奮劑的道路如此艱難的最主要原因。

[1] 漢城,韓國首都,2005年改名首爾。——編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