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 巡航日志(第3/3頁)

宗教是“沒有國界的國家”,法律是“並非圖騰的圖騰”,它們共同實現的是身份認同。任何一種國家體制和國家道路,都不過是世界各民族在不同的歷史條件下,為了實現安全、自由和身份認同所做的不同選擇和探索。

這就是國家的秘密。

也是國家的邏輯。

6. 著陸

看清了人家的路,也就看清了我們的來龍去脈。

中華文明的與眾不同之處,就在於巫術沒有變成科學,也沒有變成宗教,而是變成了倫理和藝術,即禮樂。圖騰則既沒有變成神,也沒有變成法,而是變成了祖宗。從生殖崇拜(女媧、伏羲),到圖騰崇拜(炎帝、黃帝),再到祖宗崇拜,就是我們走過的道路。

換句話說,其他民族的身份認同,或者靠神,或者靠法,或者靠信仰,靠觀念,唯獨我們是“認祖歸宗”。夏後啟能廢除禪讓制,堯舜禹會變成夏商周,原因就在這裏。從秦漢到明清,君主制堅如磐石,原因也在這裏。

有了祖宗崇拜,才有了家國體制,也才有了從夏商周到元明清的三千七百年文明史。就連什麽叫“中國”,也得以弄清。所謂“中國”,就是“當時先進文化的中心”,夏商周則是“三個代表”。他們前赴後繼,不斷探索,輪流坐莊,終於奠定了中華文明的基礎。

基礎是牢固的,影響也是持久的。今天的一切,都可以追溯到那時,包括文字符號和文化心理,文明方式和核心價值。

因此,與埃及、美索不達米亞、哈拉巴、瑪雅、波斯、拜占庭等先後毀滅、中斷、消亡、失落的文明相比,也與不斷更新的西方文明相比,我們的文明“超級穩定”。如何評價這種“超級穩定”,自然不妨見仁見智。但弄清楚其所以然,則恐怕更為重要。

不過,那將是第三卷的事。

現在,巡航已經結束,請調直座椅靠背,打開遮陽板,收起小桌板,系好安全帶,我們著陸。

下一站,是周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