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1章 困獸猶鬥(第3/4頁)

反正也就是一天的事。椿樹嶺地勢險要,又有曹操的精銳中軍,守一天應該沒什麽問題。

用一天的堅持換取更好的投降條件,也是值的,至少比激動的同僚砍死好。

只有秦宓目瞪口呆。他不明白,事情為什麽會發展到這一步。

他看了曹操一眼,暗自唾罵。老賊,這是要坑死益州人啊。

他反復權衡了一番,主動請纓,要求去見孫策,表達蜀軍的鬥志,商談請降的條件。

曹操正中下不敢當,答應了。

……

蜀軍將士同仇敵愾,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而戰:堅守陣地,到子時以後。

雙方一接觸,吳軍就感受到了蜀軍的變化。一是迎戰的蜀軍戰鬥力更強了,二是蜀軍士氣有明顯變化。與昨夜一擊即潰的蜀軍相比,眼前的蜀軍更頑強,甚至以命相搏。

情況有異,諸將不約而同的做出了反應,一邊穩住攻擊節奏,一邊向中軍匯報,請求指示。

他們都知道,周瑜、黃忠正在趕往魚復,攻取魚復只是時間問題。拿下魚復後,不論是兵力還是錢糧,優勢都會進一步擴大。就算蜀軍想拼命,也未必有那個體力。

最多三五天,蜀軍就會斷糧。

孫策收到諸將的請示時,秦宓也來到了他的面前。

聽完秦宓的請求,孫策笑了。“我想,你可能有兩個誤會。”

秦宓深施一禮。“請陛下指教。”

孫策打量了秦宓一眼,嘴角笑容更盛。“你口稱陛下,是願為吳臣了麽?”

秦宓迎著孫策的目光,抗聲道:“若陛下能以仁心待益州,宓何必效伯夷、叔齊,為獨夫盡節。”

孫策哈哈大笑,擺擺手。“我剛才說了,你可能有兩個誤會,其一便是我大吳新政是奪世家產業。你在荊楚遊歷大半年,應該清楚新政的真正意義,更應該清楚,我之所以能堅持這麽久,不僅僅是因為山東的百姓支持,更離不開世家大族的支持。”

秦宓點頭附和。他很清楚,孫策本人是不贊成強攻益州的,是荊楚大族,尤其是南陽人,為了支持黃忠等人立功,籌措了大批錢糧,極力推動。

如果沒有從新政中得到利益,他們哪有這樣的實力。

“我對益州大族沒有成見,也不會特別針對他們,所以新政必然會推行,他們支持也好,不支持也好,這一點都毋須商量,也不能商量。”

秦宓咬咬牙,用力的點點頭。之前蜀軍諸將之所以不肯接受他的建議,就是舍不得放棄現有的產業。不過到了今天這一步,他們已經沒資格討價還價了。

“誤會之二,就是我並不在乎是今天拿下椿樹嶺,還是明天,一切都依形勢而定。如果有機可趁,我不會故意拖延,等到明天。如果無機可趁,別說明天,再等幾個月也無妨。你從楚州來,應該知道我和荊楚大族有半年之約。”

孫策頓了頓,又道:“所以,歸根到底就是一句話,蜀國君臣要麽無條件投降,要麽戰死,不會有第三種選擇。”

“陛下……”秦宓欲言又止,進退兩難。他知道孫策所謀是千秋功業,而且勝劵在握,不會因為一天兩天的區別答應曹操或者益州大族的任何要求。可是讓他看著近半益州大族任人宰割,他也做不到。

這可能會影響益州幾十年的發展。

秦宓以口才著稱,可是在油鹽不進的孫策面前,他也是束手無策,急得團團轉。

“秦子勅,我有一事不解,想請你指教。”郭嘉搖著羽扇,甩著袖子,一搖二擺的走了過來。

秦宓沉默不語。他不喜歡郭嘉,但他現在無計可施,如果郭嘉能有所幫助,他願意委屈一下自己。

郭嘉走到案前,倒了一杯酒,遞給秦宓。“我問你啊,我大吳新政是善政,還是惡政?”

秦宓不假思索。“當然是善政。”

“既然是善政,為什麽益州大族不願意接受?”

“這個……”秦宓遲疑著。他知道原因,只是不好意思說出口。

“我猜一猜啊。他們不願意接受,之前可能是受人誤導,現在則不然,你回去之後,一定已經向他們做了解釋,他們知道新政對他們有益無害。為什麽還不肯接受呢?自然是覺得自己還有談判的資本,想多一點利益,是吧?”

秦宓抿著嘴,無可奈何地點了點頭。

郭嘉逼視著秦宓,一字一句地說道:“你覺得他們真有談判的資本嗎?”

秦宓斟字酌句的說道:“這個……雖說勝負判然,可是急切之間,他們還是能守一陣子的。當然……”

郭嘉擡起手,打斷了秦宓。“如果我們現在發布一個命令,日落之前投降的蜀軍將士,可以計口授田,日落之後投降的只能淪為官奴婢,你說會是什麽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