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3章 勢若雷霆(第3/3頁)

對人才的起碼尊重還是要有的,否則會留下不好的印象。

安排完了宣漢的事,孫尚香和陸遜、黃忠商量下一步的行動,最後決定,由黃忠率部向江州進發,截斷曹操的後路,配合孫策對曹操形成合圍。孫尚香則進駐閬中,繼續清掃殘敵,打通漢中通往成都的通道。

除此之外,還有以重兵坐鎮閬中,徹底清除世家不切實際的想法,貫徹推行新政的用意。

根據陸遜的建議,推行新政的事就落在了陳宮的肩上。

陳宮明知是這是得罪人的事,卻無法推辭。他當然可以拂袖而去,可是那樣一來,東郡陳氏子弟的仕途就會受到嚴重影響,至少他在世的時候不會有什麽起色。此外,他不做這件事,孫尚香還會安排其他人做,手段只會比他更嚴厲。

那些曾經相信他們、支持他們的人都會遭遇不幸。

更重要的一點是他覺得新政並非惡政,甚至可以說是難得的善政。雖說對大族苛刻了一些,可是從關東這幾年的發展來看,新政對大族也是有利的。只不過前期為了蜀國的利益,他們在宣傳時隱瞞了不少真相,讓巴蜀世家覺得新政對他們有害無益。

如何形勢不同了,孫尚香要推行新政,難免有人堅信他們的宣傳,阻撓新政推行,甚至鬧出流血事件。

解鈴還需系鈴人。要糾正這個觀念,自然還是由他來做最好。

就當是贖罪吧。

陳宮深受曹操父子器重,委以國相之任。他是名士,學問、氣度都是一時人傑,在與巴蜀世家的交往中深得士人擁戴。如今曹操還有魚復作戰,陳宮卻投降了吳軍,反過來協助吳國左都護推行新政,一石激起千層浪,說什麽的都有。

尤其是孫尚香坐鎮的閬中。

閬中大族投降是迫不得己,並非心甘情願,很多家族的子弟還在曹操麾下為將呢。只是閬中兵力不足,面對徐晃、徐庶的突襲,有力殺賊,無力回天,這才委曲求全。忽然間見陳宮為孫尚香奔走,推行吳國新政,不少人都怒了,大罵陳宮,甚至有人威脅要起兵反抗。

這一點早在孫尚香、陸遜的預料之中。他們以靜制動,坐等閬中大族起兵。

最著急的是陳宮。他最清楚雙方實力。孫尚香有近三萬精銳在手,若還是讓閬中大族翻了盤,那才是笑話。閬中大族舉兵只會有一個結果,那就是被孫尚香名正言順的殺得血流成河。

他心急如焚,四處奔走,即使被人當面唾罵也不肯放棄,苦心婆心的勸說,又舉冀州世家為例,保證他們將來的產業只會比現在更多,長期利益肯定有保障。這次作戰,雙方實力懸殊,就是新政最好的證明。

陳宮畢竟有威望。在他的堅持下,閬中大族也冷靜下來,放棄了武力反抗的打算。

這時,陳宮又提出一個建議:暫緩新政推行,由閬中大族派出代表,到荊州走一走,看一看,讓他們放下顧慮,堅定信心。

閬中大族覺得這個辦法好,欣然答應。

孫尚香也答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