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2章 滄海桑田(第3/4頁)

孫策大笑。“軍旅勞累,季弼還有心情訪古,看來精神甚佳。屈大夫舊居、女媭廟是當地百姓說的?”

“陛下所言極是。當地百姓除了知道屈大夫舊居、女媭廟,還知道不少其他故事,都是臣以前不知道的。依臣看來,這峽江的上古史足以和三代相比,只是之前注意的人太少,說楚人是蠻夷真是自大了。”

孫策打量了陳矯兩眼,頗有些意外。陳矯是典型的中原讀書人,仕途又順利,眼界一向很高,尊崇屈原還說得過去,如此看重巴楚文化,甚至要破除楚人是蠻夷的舊說,實在不容易。

孫策和陳矯深聊了幾句。陳矯興致很濃,指著遠處說道:“我聽當地的百姓說,由此向西北行五六十裏,有一座峽谷,崖壁上有許多懸棺,都是古人所遺。喪禮乃是大禮,能如此慎重的對待喪事,且將棺木吊到那麽高的山崖上,想必他們的木學不差,絕非茹毛飲血的蠻夷。”

孫策大笑。“季弼,你能如此想,實在不容易。朕考你一個問題吧。若能答得上來,記你一功。”他轉身又問朱桓等人說道:“你們也一樣,答上來,記一功,另賞禦酒一石。”

朱桓等人面面相覷,連連推辭。孫權卻問道:“陛下,為何同樣的問題,陳軍師只記一功,臣等卻可以另賞禦酒一石?”

“這個你可以慢慢想。”孫策轉頭看著陳矯。“季弼這麽關心當地事務,一定知道附近有不少鹽井。”

“是,本地還不算多,最好最大的鹽井都在江州一帶。”陳矯隨即又說道:“陛下是想問,為什麽山地會有鹽井麽?”

“看樣子,季弼已經知道了?”

陳矯笑道:“陛下,這個問題臣就不答了,還是留給幾位君侯吧。他們記功,臣跟著喝幾杯禦酒。”

麋芳擠了過來,悄悄的問道:“季弼,這是為什麽啊?你告訴我,一石禦酒全歸你。”

“我若是告訴你,就失了陛下賜酒的本意。”陳矯拱拱手。“君侯,你還是自己想吧,不難的,尤其是對君侯而言。”

麋芳翻了個白眼,悻悻地走開了。

見麋芳碰了軟釘子,朱桓摸摸鼻子,沒吭聲。孫權撓著頭,想了一會,突然說道:“陛下,這片山不會曾經是海吧?”

“為什麽這麽說?”孫策笑道。

“呃……陳軍師說,麋君侯應該能猜得出。臣想著,麋君侯以前是海中的水師,又是做海鹽生意的,這鹽大多來自海中,或許這裏也曾經是海。”

麋芳如夢初醒,一拍手,大叫道:“沒錯。臣聽過一個故事,有個叫麻姑的神女說過,滄海可以變桑田。滄海既然能變桑田,自然也可以變成大山。陛下,臣這酒算是穩了吧?”

孫策笑笑。“等你找到證據,證明自己的猜想。一個故事豈能當證據?”

“證……據?”這下子,不僅麋芳、孫權傻眼了,就連陳矯都遲疑起來。

“當然,什麽事都要有證據,否則就只是猜想。”孫策大步向前走去。“朕的禦酒豈是那麽好喝的?”

……

孫策巡視了大營,對大營的部署很滿意,尤其是孫權的營壘。

雖然只有一千五百人,分作水陸兩壘,孫權的大營紮得中規中矩,挑不出什麽毛病。站在孫權的大營裏,孫策甚至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莫名的感慨萬千。

孫權的大營布局明顯有孫堅的影子。當年孫策初學用兵,就是跟著孫堅出征襄陽,由孫堅手把手的教如何紮營,如何行軍,如何戰鬥,如何撤退,一件件巨細靡遺。

這都是孫堅十幾年的戰鬥積累的寶貴經驗,千金難求。

若非如此,他很難想象幾個月後能擊退曹操,又戰勝徐榮,守住南陽,也自然沒有他今天的這一切。

他欠孫堅的太多,也正因為如此,才對孫權一忍再忍。

他希望孫權有一天能醒悟,能知足,安心做長沙王,讓他不愧對孫堅,不破壞手足之情。

正當孫策沉思時,有人來報,沮授、郭嘉等人乘其他戰船趕來了。孫策看了孫權一眼。“仲謀,去迎一迎幾位祭酒吧。”

孫權喜出望外,躬身領命,匆匆去了。

孫策在朱桓、麋芳的陪同下,向下一個大營走去。

與孫權的大營相鄰的是賈逵的大營。孫策一邊走一邊詢問相關事宜,賈逵一一作答。賈逵只比孫策大一步,不過看起來更加老成,話不多,言簡義賅,但句句都能說到點子上。

“聽說你的兵法是令大父所授?”

“是。”

“眼前這形勢,可有破解之道?”孫策站住,環顧四周。

朱桓一聽,立刻緊張起來,一雙眼睛盯著賈逵不放。他多次向孫策推薦賈逵,孫策現在考校賈逵,如果賈逵的回答不能讓孫策滿意,那他的推薦就有過譽之嫌。如果賈逵的回答讓孫策滿意,不僅賈逵本人得到機會,他這個推薦人也跟著受益。既有識人之明,也有舉才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