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6章 攻心(第2/2頁)

船工解纜升帆,客船順水而下,漸漸遠去,消失在青山碧水之間。

江水潺潺,有雄鷹在空中盤旋,一聲清唳。

陳宮仰起頭,看著天空自由滑翔的身影,莫名的一陣惆悵。面對阮瑀時,他雖然表現得自信滿滿,可是他心裏清楚,此戰的勝負不在蜀,而在吳。如果吳國不出大錯,蜀國幾乎沒什麽機會可言。

縱使暗手得逞,創造了戰機,還要看蜀國能不能抓住機會,一舉重創吳軍。

總而言之,取勝的希望渺茫,失敗的陰影卻時刻籠罩在頭頂。

陳宮沉默了片刻,轉身上了車,向南鄭而去。陳宮靠著憑幾,看著窗外連綿不絕的山巒,心情也跟著起起伏伏。曹操的命令已經到了,他要去江州部署戰事,準備迎戰孫策的主力,巴西郡的戰事要交給曹昂負責,曹昂不得不放棄漢中,退守劍門。

放棄漢中很容易,收回卻難。當初棄西城,黃忠趁勢殺入巴西。如今再棄漢中,吳軍勢必會趁勝攻擊劍門。若劍門有失,吳軍將直入益州腹地,再無回旋之地。

陳宮對此憂心忡忡,卻無計可施。事到如今,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不是他想退就能退的了。

說起來也怪,明明局勢發展一如他當初所料,他卻沒有一點必勝的信心,反倒更加惶恐,總覺得有什麽不對勁。仔細想來,似乎只有一種解釋:他不知道吳國的底線在哪裏。

國雖大,好戰必亡,是因為戰爭的消耗巨大,不僅會吞噬掉每年的收入,還會迅速耗盡多年積累的錢糧。最典型的例子便是漢武帝時,征伐匈奴不過十余年,便將七十年的積累消耗一空。從襄陽起兵算起,孫策崛起不過十余年,而且年年征戰,積累必然有限。

這次集結二十萬大軍親征,是迫不得已的孤注一擲,還是志在必得的最後一擊?

陳宮無法決斷。

他曾經以為自己對吳國的新政很了解,能夠準確的判斷出吳國的底線,可是現在他的自信動搖了,他擔心吳國的實力遠遠超出他的想象,最後被戰爭拖垮的不是吳國,而是蜀國。

如果是這樣,那他就是罪人,不僅辜負了蜀王父子的信任,還摧毀了大漢最後一線希望。

將來青史如何記載我?

陳宮思緒起伏,不知不覺到了南鄭,進了城,來到公廨門前,下了車,卻看到潘璋在門口候著。他眉頭輕皺,停住腳步,整頓了一下思緒。

“何事?”

潘璋迎上來,低聲說道:“太子等候陳相多時。”

陳宮沒有多說,舉步入府。隨著年歲漸長,曹昂處理越發穩重,若無緊急事務,絕不會讓潘璋在門口候著。這樣做,會引起無端的猜疑,對軍心士氣不利。

究竟發生了什麽事?

陳宮盡量控制著自己的步伐,不讓人看出心中的不安。他來到中庭,見曹昂正在院中踱步,身邊站著一個年輕士子,有些眼熟。陳宮仔細看了一眼,發現是丁儀,頓時心中一緊,隨即又笑了起來。

“原來是正禮啊,什麽時候到的?”

丁儀上前兩步,躬身行禮。“見過先生,我是剛到的。”

“是嗎,我去桃花津送阮元瑜,怎麽沒看到你?”

丁儀說道:“大約是走岔了吧。不過我來南鄭是私事,與阮元瑜無關,不見也無妨。”

陳宮看看曹昂,心中越發不安。他知道曹昂厭戰,只是礙於父子情份,不得不然。孫策大概也想到了這一點,派丁儀來說降。只不過他低估了曹昂的孝心,這麽做只會讓曹昂更為難。

“我聽說,你入仕了?”

“先生耳目靈通。”丁儀笑了。“我年前剛入首相府為小吏。不過我這次來卻與首相府無關,而是奉姑母之命,來問先生及子修安好。”

陳宮暗自叫苦。丁夫人雖說不是曹昂生母,卻與曹昂非常親近。丁夫人派丁儀來見曹昂,曹昂不能不見。“丁夫人可好?”

“不好,很不好。”丁儀緩緩的搖了搖頭,臉上的笑容散去,露出幾分戚容。“丁夫人年後便已臥床,孫夫人從太醫署請了幾位太醫去,都未能見效。都說是心病,非藥石可濟,怕是熬不過秋天。”

陳宮知道了曹昂心亂的原因,暗自嘆息。對曹昂而言,為了孝,他可以舍棄自己的生命。可是對曹操是孝,對丁夫人同樣是孝,丁夫人思念成疾,他若不見一面,這一輩子怕是都無法原諒自己。

“太子,你待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