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4章 大國使者

曹操思前想後,將孫策秋後可能親征益州的消息告訴了馮鸞。

馮鸞心情很復雜,半天沒說話,撚斷了好幾根胡須。

很顯然,孫策不接受他們的條件,兩面逢源的可能不存在了。他們只剩下兩種可能:一是接受孫策的條件,交出土地;一是支持曹操,繼續戰鬥。

繼續戰鬥有兩種結果:若是擋住了孫策,就有機會逼他接受條件,所得甚至會超過他們預期。若是擋不住孫策,他們將一無所有。

能不能擋住孫策?誰也不敢斷言。戰場上的事,誰能說得清呢。按理說,益州東有巫山、長江之險,北有巴山之固,強行進攻幾乎是不可能的。但凡事都有意外,吳軍的精銳人所共見,徐晃不就在八濛山站穩了腳跟,像一根釘子,牢牢地釘在曹操的咽喉上?

如果吳軍將士都像徐晃這麽善戰,那就不用打了。不過話又說回來,吳軍怎麽可能都這麽善戰呢,黃忠不就被曹操擋在滾龍坡,前進不得?相比之下,巫山、長江可比滾龍坡險峻多了,錦帆賊甘寧都未能逆流而上,孫策又能強到哪兒去。

就此而言,孫策親征正說明黃忠無法取勝,不得不傾國一戰。他們已經證明了益州的實力。

馮鸞左思右想,難以決斷。他對曹操說,這件事關系重大,請大王容臣仔細思量。

曹操理解馮鸞的心情,答應了。

馮鸞很快召集宕渠大族代表商量對策。他沒敢透露孫策即將親征的消息,只是與眾人商量,如果孫策不答應蜀王議降的條件,增兵攻蜀,該當如何?

結果正如他所料,眾人意見分歧明顯。有人認為曹操不是孫策對手,不如早降,以免傾覆之禍。有人認為孫策也並非不可戰勝,就算要降,也應該擊退孫策之後再降。

眾人吵成一團。說到激動處,破口大罵,都覺得對方是白癡,就差擼起袖子互毆。

馮鸞愁得夜不能寐,幾乎一夜白頭。

曹操接到消息,也是哭笑不得。孫策還沒出征,益州已經人心惶惶,等孫策的戰船駛入三峽,大軍四面圍攻,又將如何?

曹操自己也無法決斷。他親筆作書,向陳宮、法正問計。

誘吳軍主動進攻本就是陳宮、法正二人所定之計,尤其是陳宮。如今形勢發展大體正如陳宮所料,只是難度比預想的更大,是見好就收,搶在孫策出征之前稱臣,還是再堅持一下,曹操需要陳宮的建議。

陳宮、法正很快給出了回復,意見出奇的一致。

再戰!

陳宮分析說,黃忠入巴,前不能進,後不能退,已成僵局。翻山越嶺,運輸艱難,僅憑荊州諸郡難以為繼,不得不從豫州轉運物資。若孫策親征,大軍數十萬,消耗更加驚人,必然要動用全國之力,能堅持的時間更短。

一旦親征不克,孫策要麽主動撤退,要麽重啟談判。不管是哪一個結果,都對益州有利。

法正的態度更積極。

他認為孫策親征正是蜀國的大好機會。孫策親征,看似來勢洶洶,實則強弩之末。黃忠受阻宕渠,最好的解決方案並不是孫策親征,而是黃忠主力退守西城,只留一部於宣漢。黃忠不退,孫策親征,正是吳國君臣驕狂的標志。他們已經被勝利沖昏了頭腦,失去了理智,怒而興師。

此時不戰,更待何時?

孫策再善戰,他還能飛過巫山?論水戰能力,吳軍諸將中無出甘寧者。甘寧都無法逆水而上,孫策又能奈何?孫策已經多年不戰,他能否保持當年的狀態都是一個問題。

更何況,他們還準備了明暗兩手。明手已經實現,暗手也箭在弦上,一旦得手,孫策內外交困,不僅多年的英名毀於一旦,甚至可能有性命危險,天下形勢逆轉在即。

法正建議,放棄漢中,調曹昂守巴西郡,與黃忠、徐晃對峙,曹操主力南下江州,迎戰孫策。

曹操反復斟酌後,接受了法正的建議,並傳令各郡,做戰前準備。

……

六月末,蔣幹姍姍來遲。

法正五月初就向曹操匯報,蔣幹在夷陵待命,要求入境,曹操給出了答復,同意蔣幹入境。但蔣幹卻走得很慢,直到六月初才到白帝城,又走了半個月,才到巴西郡。即使到了宕渠,他也沒有第一時間到宕渠,而是在八濛山停了下來,又逗留了十多天,才來到宕渠,與曹操相見。

曹操很惱火,沒有第一時間見蔣幹,而是將他留在驛舍,不聞不問,連接風宴都沒有,故意要殺殺蔣幹的威風。三天後,他才讓辛評去驛舍,看看蔣幹在幹什麽。

辛評到了驛舍,先向驛長打聽蔣幹這幾天的動靜。

驛長說,蔣幹沒什麽動靜,天天在房裏睡覺,吃喝都是送到房裏去,連院門都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