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6章 虛虛實實(第2/3頁)

曹操哈哈一笑。“袁本初笑傲天下,他都敗給了孫策,孤豈敢大意?更何況,南陽一戰,孤與孫策幾次交鋒,先是折了大將夏侯淵,後來又被孫策硬生生突破重圍,救走了袁公路,還險些折了大將夏侯惇。那一戰……”曹操拍了拍大腿,一聲長嘆。“即使是十年之後,孤每次想起,還是心有余悸啊。”

“孫策善戰,天下皆知。若是他親至,大王小心些也是應該的。可現在統兵的是黃忠,大王如此……是不是有些過於謹慎了?”

“你是覺得黃忠不在五都督之列,不足為患?”

馮鸞沒說話,但神色之間顯然如此。

“還記得故太尉黃琬黃公琰嗎?”

“記得。”

“他就是敗在黃忠手下,一戰成擒。”

馮鸞一愣,盯著曹操,半天才道:“當……當真?”

“千真萬確。”

馮鸞張了張嘴,沒有再說話。他還真不知道黃忠有這樣的戰功。黃忠有這樣的戰功都沒能位列五都督,那周瑜、魯肅、太史慈等人豈不是更強?益州能支持到現在,真是不容易啊。

“益州疲憊,豈是虛言?”曹操摩挲著大腿,又拈起幾顆鹽豆,扔進嘴裏。他沒有看馮鸞,但是他眼角的余光能清晰的看到馮鸞臉色的變化,知道馮鸞有些慌了,只是不好意思說而已。

馮鸞是名將之後,但他本人並無將略,甚至才能也不過中人,否則也不會在仕途上走得這麽艱難。他的父親馮緄官至車騎將軍、九卿,只差一步就位登三公,在士林中的名聲又好。有這樣的背景,只要略有實力,二千石可俯拾。

但馮鸞在郎中任上多年,連外放的機會都沒得到。

他當然可以瞞馮鸞一時,讓馮鸞相信他可以大勝吳軍,但那只是權宜之計,不能長久。一旦兩軍交戰,馮鸞就是再愚,也知道雙方實力相差太遠,很可能心生動搖。到時候再解釋,馮鸞就不會相信他了。

與其如此,不如把困難說在前頭。

這也是他今天邀馮鸞同住的真正目的。大戰在即,他要隨時應變,哪裏時間閑聊。

果然,馮鸞心慌意亂,額頭沁出一陣陣虛汗。

曹操佯作不見,只是將一顆顆鹽豆扔進嘴裏,不時的喝一口茶。

馮鸞最終還是撐不住了,聲音發顫地問道:“大王,既然如此,何不以逸待勞,坐等宕渠堅城,卻要主動迎戰,勞動將士?莫非大王有必勝之計?”

曹操哈哈一笑,拍拍手,擠擠眼睛。“元鳳有所不知,孤主動迎戰,不是求勝,而是求敗。”

“求敗?”

曹操點點頭,雙手抱膝,搖晃著身體,聲音輕快,意氣飛揚,聽不出一點沮喪。“黃忠本是孫策心腹重將,只因在漢中久戰無功,這才痛失大都督之位,看著一群後生後來居上。孤原本欲誘其深入漢中,故命吳懿、張魯詐降,棄守西城,這黃忠倒是謹慎,生怕頓兵堅城之下,所以棄漢中而取巴西,欲以奇兵取勝。可是他不知道,孤等的就是這一刻。”

“吳懿、張魯是詐降?”馮鸞再次吃驚,忍不住打斷了曹操。

“自然。吳懿之妹是王後,張魯之弟尚在成都,非孤之令,他們怎麽可能一箭不發,就獻了西城?”

馮鸞恍然大悟。得知西城失守,吳懿、張魯投降之後,他們也覺得不可思議。如今聽曹操一說,這就解釋得通了。他隨即又想到,既然這一切都是曹操計劃好的,這一戰自然有些把握,狂跳不止的心總算安穩了些。

“黃忠翻越大巴山,進入巴西郡,這一路都是山地,行軍不易。不過黃忠謹慎,吳軍精銳,一旦發現我軍嚴陣以待,必然遲疑,甚至主動撤回西城。如此一來,棄守西城的意義就沒有了。”

曹操頓了頓,加重了語氣。“所以,我們不僅要誘得他來,更要留得他住,讓他覺得取勝有望,欲罷不能,在宕渠大戰一場。若能重創黃忠部,不僅能提振士氣,還能轉守為攻,奪回西城,順漢水而下,直指南陽。”

曹操看向馮鸞,又道:“元鳳兄,這一戰,關系到益州得失,更關系到大漢興亡。你身為漢臣,又是名臣之後,一定要助孤一臂之力。若能興復漢室,朝廷必不會負你。”

馮鸞轉憂為喜,拍著胸口,慷慨激昂。

……

第二天一早,曹操還沒有起程,就接到了張任送來的消息。

黃忠的前鋒已經走出大巴山,統兵的將領是徐晃,大約有兩千人,正在向宣漢進發,速度很快,看樣子是打算進駐宣漢。

徐晃是襄陽督,所領兵力絕不止兩千人,所以張任認為有詐,擔心徐晃取宣漢是虛,分兵包抄是實,特派人提醒曹操,讓他小心伏兵。

張任已經趕到七道巖,並建立起阻止陣地。不過他同樣擔心徐晃會抄他的後路,不打算堅守,略作抵擋之後就準備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