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9章 欠債要還(第2/2頁)

“袁夫人,袁太傅被害逾十年,歸葬詛塋也有好幾年,但當年為何被害卻一直未弄清楚,如今還背負著汙名。她想搞清楚這件事,再編一部書,在歸葬十年之際公布天下,讓世人知道真相。”

士孫瑞心裏咯噔一下,臉色微變,剛準備邁出去的腳又收了回來。他想到了這件事,卻沒想到會這麽棘手。袁權要的恐怕不是真相,而是當時他們的反應,看著袁家被滅門,老少五十余口被殺,他們這些與袁家有著千絲萬縷關系的人究竟做了些什麽,這才是袁權想要的真相。不僅要知道,而且要寫在書裏,印行天下。

袁氏門生故吏遍天下,這書一旦印出來,他們都將被千夫所指,千年之後依然會被人唾棄。

士孫瑞的臉色比士孫萌還要難看。

……

前院,周忠的客房裏。

袁權輕聲抽噎著,不時用手絹拭一下眼角。

周忠如坐針氈,老臉一會兒紅,一會兒白,眉心緊蹙,臉上的皺紋在短短的幾句話間又深了幾分。面對梨花帶雨的袁權,他不知道該說什麽才好。

這是一團荊棘,捧在手裏紮人,不捧又不行,想甩都甩不脫。他的父親周景和袁權的從祖袁成是至交,只是後來選擇不同,袁成強烈反對梁冀立孝桓帝,因而被殺,博得賢名,後來梁冀被誅,袁家因禍得福,更進一層,周景卻被免官禁錮,是袁家伸手拉了他一把。廬江周家能有今天,袁家是幫了大忙的。如今周瑜父子都是吳國重臣,尤其是周瑜,與吳王孫策親如兄弟,前朝老臣中除了袁家,就是他廬江周家與新朝的關系最近,他不替袁家出面,別人也不答應。

但袁隗被殺這件事,他真不好說,涉及的人太多了,當時在長安的大臣幾乎都有責任。他要是把真相寫出來,豈不是把那些人都得罪死了?可要是不說,他豈不成了包庇王允,甚至是同黨共犯?

王允雖然死了,孫策卻沒有放過他的意思,王蓋等人被逼得走投無路,只能以死相拼。王氏兄弟還有並州可據,周家有什麽資本反抗,讓周瑜叛國麽?這顯然是不可能的事。

涉及廬江周氏的前程,周忠不能不慎重考慮。

“夫人,茲體事大,須從長計議。”周忠權衡再三,只能施緩兵之計,拖一拖再說。

“周公言之有理,這事的確急不得。”袁權垂著頭,強笑道:“這麽多年都過去了,也不怕多等一年半載,歸葬十年祭之前完成就行了。說起來,屆時還要請周公大駕光臨,立碑主祭呢。”

周忠臉頰抽搐,有些恨袁權。你怎麽就盯著我不放呢?“夫人,這可不敢當。這麽隆重的祭禮,還是由楊公、蔡公來主持比較好。尤其是楊公,他是你的姑父,德高望重,最合適不過。”

周忠一邊說一邊向楊彪和蔡邕道歉。沒辦法,只能對不起朋友了,他可不想千夫所指,無疾而終。

“楊公和蔡公當然也要與會的,當年的舊交,只要在世的,都要請一請。”袁權吸了吸鼻子,又道:“至於已經離世的,自當與次陽公(袁隗)及先父相會於黃泉,毋須我等費心了。”

聽到袁隗和袁術的名字,周忠剛剛放下的心又揪了起來。看來這件事不處理好,做鬼都做不安。袁隗還好一點,袁術可不是個善茬。周忠覺得腦殼有點疼。相比之下,見了孫策怎麽談,甚至見不見孫策似乎都變得不那麽重要了。

見周忠一副生無可戀,又不敢去死的模樣,袁權心中暗自冷笑,起身施禮。“周公舟車勞累,妾就不打擾了,還有幾位長輩賢士要去拜見。過兩天再來問安。”

周忠如逢大赦,連忙說道:“夫人請便,夫人請便。”想了想,又道:“士孫君榮住後院,他可能了解得多一些,你不妨去問問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