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2章 少年心性(第3/3頁)

“孔明何必自謙若此?我像你這麽大的時候,可不如你遠甚。”

“那是因為創業維艱,吳國初建,如今吳王半有天下,都督坐鎮西南,為天下名將,豈是亮此生所能奢望。”諸葛亮笑眯眯地說道:“能為都督籌措糧食,亮已經戰戰兢兢,不堪其任了。等都督見到大王,若是大王問起,還望都督多多美言。”

周瑜哈哈大笑,引著諸葛亮在飛廬上坐定。秋風微冷,兩人卻一點也不覺得,談笑風生。“孔明,說起來,你和伯言伯仲之間,難分高下,只不過選擇不同。伯言從武,統兵征戰,一勝於陳留,再勝於浚儀,三勝於定陶,不到二十歲便躋身一流名將,連我都要避讓三舍,的確是難得的奇才。不過你也不用急,厚積而薄發,你將來的成就不會弱於他,封侯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諸葛亮微微一笑,沒有再繼續這個話題。這種事點到為止就行了,說得太多,反而落了下成。“那就借都督吉言了。都督,這次回京,大王召見,必然問起形勢。都督可有方略?”

周瑜打量著諸葛亮。“不瞞孔明,我正為此事犯愁,若孔明能有所啟發,我求之不得。”

“都督謙虛,令小子惶恐。不過能就教於都督,也是難得的機會。亮有些許孔見,還請都督指點一二。”

周瑜伸手示意。他在趕往臨沅的途中就接到了孫策的命令,在他離開荊南,趕往江東的期間,荊南的事務會由諸葛亮暫管,包括兵權在內。孫策對諸葛亮的器重可見一斑,當然諸葛亮也當得起這樣的信任。這幾年,諸葛亮坐鎮荊南,為他籌措糧食,諸般事務都辦得極是穩妥,更難得的是他擅於與人相處,連一向桀驁不馴的甘寧都願意聽諸葛亮的。

諸葛亮年青有為,春風得意,如果說有遺憾,那他的遺憾就是不能像陸遜一樣領兵征戰。年輕人難免爭強好勝,更何況是諸葛亮這樣的俊才。很多時候,他不爭不鬥不是因為他天性平和,而是因為沒有人值得他去爭去鬥,比如絕大多數人,或者不能爭不能鬥,比如他周瑜。陸遜與他年紀相仿,正是他天生的對手。他不能統兵征戰,就只能在謀略方面展示一下自己的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