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2章 少年心性(第2/3頁)

荀攸突然說道:“都督,你是不是曾在驃騎將軍帳下聽令?”

“打襄陽時,我曾在他帳下聽令。”

荀攸轉過身,目光炯炯。“你有好久沒和大王見面了,雖說大王信任,你也應該當面述職,免得引人非議。且驃騎將軍去世,於禮你亦當與喪,不如趁這個機會去一趟江東。”

周瑜沉吟不語。若是在他趕赴江東會喪期間,曹操來攻,賀齊能不能擋住,他也沒把握。孫堅戰死本來就是曹操等人處心積慮的結果,誰敢保證曹操撤退就不是虛晃一招。剛剛荀攸也說了,曹操擅長行險,見形勢膠著,想出奇兵也是很正常的事。

“這裏交給誰呢?”

“分南北兩路,賀公苗和祖元大(祖郎)各負責一路。若曹操意在關中,這裏不會有大的戰事。大勢一定,圖窮匕見,真正的惡戰才會開始。若曹操去而復返,我軍亦能堅守,不至於潰敗。”

見周瑜猜疑,荀攸又笑道:“都督,賀齊善戰,祖郎驍勇,皆非庸才,只是有時候百戰百勝並非好事,適當的受些挫折還是有必要的。將來西征天竺,他們總要各鎮一方的,借著這個機會歷練一下也不是壞事。主動求戰,反而不會疏忽大意,若能吸引曹操,延滯他北上,也是好的。”

周瑜恍然。出征以來,接連大勝,將士們都有些驕氣,不夠沉著。攻婁關不成,全軍上下都有些心浮氣躁,賀齊誘敵不成和求勝心切也有關系,從賀齊本人到普通士卒都是如此。借這個機會讓他們自己做主,就算遇到點麻煩也不是壞事。

“就依公達。”

周瑜隨即傳書賀齊、祖郎,告知他將回江東的事,並分配了戰區,故且蘭以南由祖郎負責,故且蘭以北由賀齊負責,故且蘭則由荀攸率領中軍留守。

周瑜沒有做戰或守的硬性要求,連提都沒提,賀齊、祖郎收到消息,自然明白了其中的用意。這是大舉反擊前的平靜,也是周瑜對他們的考驗。事實證明,在這片大山裏作戰要比豫章、丹陽更難,將來西征,難度會更大,誰能擔任起重任,就看這次誰能取得更大的戰果。中軍只負責固守故且蘭這個入益要津,其他的地域都是他們的戰場,荀攸不會輕易幹預。

要不要打,怎麽打,全由他們自己作主。

賀齊、祖郎的心思一下子活泛起來,摩拳擦掌,開始做出擊的準備。

賀齊麾下的斥候很快就重新出現在婁關附近,範圍甚至擴展到了安樂水(赤水河)的上遊。夏侯惇收到消息,不敢怠慢。他不擔心賀齊順安樂水而下,進攻婁關,但他要防著賀齊溯安樂水而上,翻過汾關山,進入符黑水流域。雖說這不太符合用兵之法,可是賀齊久攻婁關不下,想出奇制勝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隨著雙方斥候的接觸越來越頻繁,夏侯惇感受到了壓力,立刻派人送信給曹操。

曹操剛到僰(音博)道,收到夏侯惇的消息之前,駐兵僰道的犍為太守曹洪就向他匯報了一個剛剛收到的消息,南廣長楊洪派人來說,汾關山北突然出現了大量自稱來自交州的商人。雖說以前的確會有交州來的商人經過此地,但數量不多,大部分人還是取道朱提。商人數量突然增加,其中可能有詐。如果再考慮到牂柯郡的吳軍,這很可能是大舉進攻的先兆,不能不防。

楊洪不久前剛由費詩舉薦,被曹操任命為南廣長,就是考慮他是犍為本郡人,熟悉風土人情,對戰事可能有幫助。曹操對他的報警不敢忽視,決定在僰道停幾天,觀望形勢。很快,夏侯惇的報告就追到了,沒過兩天,曹仁也送了緊急消息。

曹操猶豫了。關中的形勢雖然重要,可他不能在大戰將起的時候離開前線。曹仁問題不大,夏侯惇忠心耿耿,統兵作戰的能力卻略遜一籌,萬一被賀齊抓住機會,突破了婁關,益州腹地可能會有危險。

反復思考後,曹操傳令成都,命陳宮先行趕到關中,協助法正處理關中的形勢,又令曹昂趕來僰道,共商大計。

……

九月末,臨沅城外,芷蘭津。

諸葛亮站在碼頭,秋風吹起他的衣衫,吹動他唇上細軟的短須,卻吹不動他堅毅的眼神。

樓船靠岸,船上扔下纜繩,有士卒上前,協助船上的士卒將船固定住,放下跳板。諸葛亮踩著跳板上了船,腳步輕快而穩健。他上了甲板,徑直上了飛廬,來到周瑜面前。

周瑜站在樓梯口,伸出手,輕托諸葛亮的手臂。“孔明,兩年不見,你越發光彩照人了。”

諸葛亮今年二十一歲,身高八尺,五官端正,不管在哪兒都是一個玉樹臨風的翩翩美少年。不過在周瑜面前,他可不敢放肆。不論是身材相貌還是風度氣質,又或者是官職爵位,周瑜都穩穩地勝他一籌。諸葛亮拱手笑道:“有都督美玉在前,亮何足掛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