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7章 剛與柔(第2/2頁)

張飛激動不已,舉起酒杯。“大王,我親自去一趟中丘,面請雲長。”

……

張飛帶著兩百親衛騎,奔馳兩百余裏,趕到中丘。

關羽很意外,也很興奮。當他得知劉備、逢紀都認為非他不能速取廮陶時,他得意地放聲大笑,指著張飛說道:“益德,當年你我同在吳王軍中,為何我能學,你卻不能?愛兵如子乃是關鍵,古今名將莫不如此。你這喝醉了就打人的毛病不改,這輩子都別指望成為名將。人心都是肉長的,你待他們好,他們才能待你好。反倒是那些讀書人,自以為高人一等,讀聖賢書,行禽獸事,有什麽好敬重的?你倒好,偏偏要做逐臭之夫。”

張飛訕笑著,也不與關羽爭辯。這種事,他們已經爭辯過多次,從來不會有結果。

說到戰事,關羽建議張飛與他換防,移鎮中丘。張飛所領以烏桓騎兵為主,擅長野戰,卻不擅長攻城,他留在廮陶沒什麽意義。劉備身邊還有牽招所領的中軍騎兵,有什麽事也用不上張飛,不如到中丘來,阻擊可能從南面來的援兵。

張飛贊成關羽的建議,但是他覺得這件事要請示劉備。關羽不以為然,索性越庖代俎,寫了一封軍報,派人送往廮陶。很快,劉備就下達命令,將張飛的部下調到中丘換防,同時遣使拜關羽為領軍將軍,增邑三百戶,合前共八百戶,改封易侯,命令關羽立即趕往廮陶,主持攻城大戰。

關羽很滿意,欣然從命,留下夏侯蘭協助張飛,率部趕往廮陶城。

劉備收到消息,率領文武出營三十裏相迎,設宴為關羽慶功,熱鬧而隆重。

關羽坦然而受,無半絲愧色。不僅如此,他還當面質問逢紀為何出現那樣的失誤,有無隱情。逢紀心中惱羞,表面上卻非常謙虛,再三致歉,表示謀劃不周,致使關羽赴險,攬過了全部責任。又盛贊關羽用兵如神,化險為夷,此次必然一舉攻克廮陶,再建新功。

關羽慨然,當眾表示會在十日內拿下廮陶,否則便辭去這領軍將領。

諸將見狀,心中不快,只是敢怒不敢言。

回到廮陶城下,關羽顧不上休息,帶著一些親衛騎士繞城巡視,查看廮陶的城防。他命人將高覽的頭盔挑在長矛上,高聲勸降,要求袁熙立刻棄城,否則高覽就是他的下場。

袁熙雖然沒有投降,卻也嚇得不輕。城中將士大部分人雖然知道敗了,卻不知道高覽被殺的事,此刻看到高覽的頭盔,大驚失色。若是別人說這話,他們或許會有所懷疑,偏偏說這話的關羽之前就有過臨陣斬殺顏良的戰績,又驕傲自負,不屑撒謊,無形中便增添了三分說服力。

一時間,那首童謠又傳唱起來,城中人心惶惶,士氣低落。

關羽巡城一周,回到大營,聚將議事。他直言不諱地說,劉備貽誤了戰機。廮陶本來並沒有作戰的準備,袁熙來得很匆忙,如果當時劉備猛攻,有機會一鼓而下。現在袁熙已經做了不少準備,攻城的難度更大,要付出的代價也會更大。

當著文武的面被關羽如此指責,劉備很沒面子,幾乎按捺不住。逢紀再一次攬過了責任,自稱是他失機,沒能立刻建議劉備發起攻擊,隨即又說明了當時沒有攻城的理由。諸將所領都是幽州步騎,騎兵固然不擅攻城,步卒也需要有攻城器械才能攻城。這幾天一直在準備攻城器械,就等君侯來。

諸將聽在心中,既感激逢紀解圍,也對關羽益發不滿。他們這幾天的辛苦都成了關羽立功的資本,關羽卻對他們頤指氣使,指手劃腳,實在令人惱火。

關羽撇了撇嘴。他知道逢紀的小心思,但他不在乎。一介老朽,縱能吹枯噓生,又能玩出什麽花樣,還不是要等我來攻廮陶。只要拿下廮陶,是非自然清楚。

關羽隨即命人取來廮陶的城防圖,解說城內城外的形勢,排兵布陣,強攻廮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