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8章 新義利說(第3/4頁)

師生們群情激動,齊聲喝彩。

群嘲完了浮屠道,陸康引入正題,號召諸生向孫策請問。幾個年長的教師互相謙讓,不肯首先發問。陸康眼神一掃,堂上一個少年儒生起身,向孫策躬身施禮。

“吳郡顧劭,字孝則,敢請大王闡發義利。”

孫策心領神會。陸康關於義利的新學說那麽復雜周密,自然是準備了很久的,他剛才沒有正面回答,也就是想等到現在當眾宣講。顧劭是顧雍長子,是陸康的外孫,也是郡學的優等畢業生,一年前從郡學畢業,現在政務堂學習,師從祭酒黃琬,深得黃琬欣賞。由他首先發問,自然也是陸康安排好的。

這種揚名立萬的機會自然要留給吳郡的青年才俊。

孫策含笑點頭,緩聲道:“方才聽陸公說義利,意猶未盡,正當與諸君切磋。不過孤本武者,讀書有限,怕是不能像陸公一樣引經據典,文采斐然,淺陋之處還望諸君莫笑。”

陸康撫著胡須,朗聲笑道:“大王謙虛了,老臣無地自容。書不盡言,言不盡意,所論者道也,書與言皆是枝末。大王雖不擅經籍,卻能直指道之本原,非老臣能及。我郡學師生平日裏誦讀經籍,潛心向學,今日正欲聞大王武者之言,摧鋒折銳,直指要害,擊破藩籬,以期有所進益,開一新天地。”

“然!”眾人再次喝采。

“慚愧,慚愧。”孫策拱手四顧,含笑道:“諸君期望太厚,孤可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比當年面對袁紹的十萬大軍還要緊張些。”

眾人再次大笑。有人高聲喊道:“河北傖夫,如何當得我江東精銳。大王今日所對皆是江東才俊,自當比官渡時更用心方可。”

孫策忍俊不笑。江東子弟如今很狂啊,簡直是目無余子。這還是看在王後出自汝南袁氏的份上,要不然罵的就不僅是河北人,豫州人也要躺槍。

笑了一陣,孫策轉身顧劭。“敢問孝則,義與利孰為本?”

顧劭倒是坦然,脫口而出。“利為本。人非利不存,家非利不興,國非利不強。”

孫策贊賞地點點頭。“義於利何如?”

“義者,於利有所別,合於義者,乃是公利、大利,義之利。不合於義者,乃是小利、私利,不義之利。君子當取義之利,舍不義之利。”

孫策轉向四周。“諸君有異議否?”

眾人互相看看,各自搖頭,有人出聲表示贊同顧劭的意見。這也正常,顧劭所說的本來就是大家都認可的義利觀,不管是不是儒生,都這個觀點都不會有什麽異議。

孫策搖搖頭。“恕孤學識淺薄,不敢苟同。”

“請大王指教。”顧劭不卑不亢,拱手施禮,眼中卻有幾分興奮。他不怕孫策有異議,就怕孫策沒異議。有異議才有爭論,有爭論才能有所啟迪,才能引起更多人的關注。

“公私、大小,本是相對而言,不可截然而別,自然也不能凡大公則義,小私則不義。譬如吳郡顧氏,種族繁盛,戶口數百。於國而言,顧氏是小是私。於你顧孝則而言,顧氏是大是公。那顧氏之利是公是私,是大是小?總不能說顧氏之利忽而義,忽而不義。”

顧劭心中忐忑。孫策特意提到吳郡顧氏家大業大,是無心之言,還是別有所指?不過他很快冷靜下來,反問道:“依大王之見,則公利、大利反為不義,私利、小利反為義?”

“孤可沒這麽說。”孫策指指顧劭,笑道:“你這是欲加之罪。”

眾人失笑。顧劭也笑著拱拱手。“小子不敢。”

孫策收起笑容。“這其實是一個邏輯問題,孤言並非大公皆義,小私皆不義,只是說大公有義有不義,小私亦然,並非如孝則所言。義與不義,不在公與私、大與小,而在合不合義之規則。合乎規則則義,不合規則則不義。正如孝則與孤辯論,既不能因為孤是吳王便對,孝則是布衣便錯,也不能因為孤是吳王便錯,孝則是布衣便對。對與錯,只在對錯自身,不在孤與孝則誰是吳王,誰是布衣。”

他頓了頓,轉頭問顧劭道:“孝則以為然否?”

顧劭笑道:“大王所言甚是。”他擡頭看看孫策,又道:“久聞大王明辨是非,不以權勢迫人,今日一見,果然如此。有明君如此,乃我等之幸,天下之幸。”

“然!”眾人齊聲附和。

孫策笑笑,再次擺手,示意眾人安靜。“既然是坐而論道,自然要以理服人,起而行道則不然,那還是要看誰的拳頭硬,誰的刀快。所以說,要想與人坐而論道,首先要有行道的本事。否則對方一言不合,拔刀就砍,連命都保不住,還論什麽道?”

顧劭強笑道:“若是如此,小子可就不敢說話了。誰不知道大王武藝出眾,天下無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