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2章 閻溫問計(第2/2頁)

閻溫呷了一口茶,渾然不知滋味,只是目不轉睛地看著賈詡。董越派人來請賈詡,使者牛蓋在安邑住了一個月,賈詡就是不見他。朝廷安排楊阜派人來請,同樣吃了閉門羹。無奈之下,楊阜只得奏請天子,由並州刺史閻溫出面,向賈詡傳話。閻溫和賈詡有舊,如果有人能說動賈詡,閻溫首屈一指。

閻溫來到安邑,果然見到了賈詡,但賈詡卻再三推辭,不肯發一言,設一計。閻溫沒辦法,只好使出賴皮招數,在驛館住下,每天來請安,風雨無阻,今天的是第三天,下著暴雨,閻溫照舊登門拜訪,以示決心。賈詡熬不過,終於肯開口了。閻溫自然不能錯過,恨不得將賈詡說的每一個字都記下來,送到天子面前。

看著閻溫殷切的目光,賈詡忽然笑了。“伯儉,你真覺得我一個賦閑的人能夠有什麽奇計,助你們反敗為勝?孫策是來河東見過我,但那時的他只有一個豫州和南陽,急需戰馬,不得不和我交易。如今他坐擁五州,還有半個幽州,韓遂、馬騰爭著給他送馬,他已經不需要我了,別說專程來看我,就算是我專程去見他,他都未必肯撥冗見我。”

“是啊,孫策如今兵多將廣,不會在意先生,可是陛下求賢若渴,我等涼州後生更是視先生為師,渴望聽先生一言點撥。”

“點撥談不上,我那點學問可憐得很。不過說到讀書,我倒是有些心得,或許可以與你探討探討。”

閻溫躬身致意。“敢聞先生金玉良言。”

賈詡招了招手,毌丘興轉身去書房,取來一大疊書卷,擺在閻溫面前。閻溫狐疑地打開,發現是孫策治下各郡學堂的文章,還有一些是公文,其中一些殘缺不全,背後還有漿糊的硬塊,分明是從墻上揭下來的。閻溫有些奇怪,卻沒多說。這些文章他也看過一些,但下的功夫不多,賈詡收集得很全,從日期上看,他在好幾年前就開始收集這些東西了。這兒自然不是全部,只是賈詡挑出來給他看的一部分。

閻溫翻了翻,又看向賈詡。

賈詡端起茶杯,淺淺的呷了一口,品了品。“伯儉讀過?”

“並州離中原太遠,這樣的文章比較少,只看過寥寥幾篇。至於公文,更是無緣得見。”

“孫策興辦學堂,各郡都有郡學,不過是安撫讀書人,讓他們有事可做,免得無事生非,處士橫議,那些學術文章不看也罷。只是其中有一些經世濟用的文章倒是值得看一看的,這裏面往往能透露出一些新政背後的用意。最典型的自然是路粹寫的有關王莽新政的文章,我相信你肯定看過。”

閻溫有些尷尬,含糊地應了一聲。路粹寫的文章他看過一些,但不全面,如果賈詡要和他探討這些文章,他還真回答不上來。好在賈詡沒有問他,只是泛泛而談。

“路粹是孫策手裏的筆,他寫的文章自然都是孫策想說的,為王莽辯解,其實也是為了反駁那些將他比附為王莽的人,可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他對王莽的得失還是分析得有道理的。伯儉,你有沒有注意到,他現在的所做所為無不力圖避免王莽的覆轍?”

閻溫心中一動,若有所悟,連忙點頭。“請先生詳言。”

“王莽的失誤很多,其中有兩點尤其嚴重:一是急於求成,二是泥古不化。孫策不通經術,所以他不會有泥古的弊端,倒是處處出新。於他而言,最大的隱患是急。猶如人涉水渡河,眼前一片茫茫,不辨深淺,不知緩急,王莽是拿著古書渡河,自以為古人已經指明了方向,大步急行,卻不知道河道已變,古書不可信,是以自投深淵。孫策手中無書,他只能一步步地向前試探,一步踏錯,就有可能是滅頂之災,所以他不怕慢,就怕急,急則生錯。”

閻溫連連點頭。他聽懂了賈詡的意思,孫策不是不想快,他是不能快,不敢快,對峙對他更有利,天子、袁譚擁兵不前,正是孫策期望的結果。

“伯儉,你可知道孫策治下五州有多少戶口?江東又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