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6章 別無選擇(第2/2頁)

曹操伸手按住法正的肩膀,以示安慰。“你是說,圍而不攻?”

“君侯圍巫縣,已經進入荊州境,主動發起攻擊,合乎天子心意。巫縣易守難關,這是事實,想必天子也可以理解,不會強人所難。如今朝廷勢危,可以信賴的大將有限,君侯必居其一,天子也不會希望君侯輕受折釁。”

曹操點點頭。朝廷的目的並不是一定擊敗孫策——就目前而言,這也不太現實——而是牽制孫策。孫策戰線數千裏,分作十幾個戰區,需要超過十萬的重兵防守才能維持住戰線,錢糧消耗是一個巨大的負擔。錢可以賺,糧食卻很難猛增。時間一長,必然難以為繼。

況且從荊州逆流而上也不容易,遠遠不如從益州順流而下運糧方便,僵持對他更有利。

……

巫縣城築於高地之上,三面深溝,一面臨江,曹操便在下遊處立營,派人逐次攻占四周的高地,準備長期圍困。潘華派人拒擊,雙方反復爭奪。因地形限制,曹操雖有兵力優勢卻無法發揮,只能以小股人馬與潘華較量,付出了不小的代價。

雙方爭奪了半個月,曹操付出近千人的代價,終於對巫縣形成合圍,並成功的擊退了從秭歸來的援軍。

一天夜裏,潘華主動放棄了巫縣,數百將士分乘十幾艘戰船,趁著夜色突出重圍,順水而下。水流湍急,這些將士的操舟水平又非常高超,快如奔馬,等曹操接到報告時,他們已經在猿啼聲中消失不見。

順利奪取巫縣,曹操且喜且憂。喜的是巫縣來得比他想象的容易,憂的是接下來該怎麽辦?巫縣不下,他還能以圍攻之名停滯不前,天子也不能說他不努力。如今巫縣已經得手,他總不能還留在巫縣。

可是秭歸比巫縣遠很多。從魚復到巫縣只有二十裏,從巫縣到秭歸卻有三百多裏,路程增加了十幾倍,幾乎穿過了整個三峽。雖說巫峽、西陵峽沒有夔峽這麽險,水流沒有那麽急,畢竟不是普通水道。圍攻秭歸,與魚復的聯絡更加困難,進軍容易,萬一不順利,撤退可就難了。

更重要的是,曹操覺得潘華撤得太隨意,明顯有誘敵的意思。

法正同意曹操的分析,但他還是建議繼續進軍。曹操沒有別的選擇,只能進攻,他們能做的就是高度警惕,不要被周瑜、荀攸抓住破綻。